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饮食到底是为了什么

(2011-07-07 10:54:25)
标签:

饮食

苦瓜

祖先

健康

                            饮食到底是为了什么

     作为营养师,我特别关注饮食营养类的电视节目、文章、博客、微博,从中会学习许多营养与饮食的知识,也会引起自己的思考,还会令自己有所感悟。

     前些天看了央视播出的范志红老师(食品科学博士)和于仁文老师(北京军区总医院高级营养配餐师)参与制作的《生活早参考》节目。其中有这样一组:主持人请嘉宾谈谈如何使苦瓜不苦。于老师介绍的方法只是将苦瓜切好焯一下水即可。而另一位嘉宾则主张:把苦瓜切得细细的,先焯热水,然后用凉水浸泡,再放入冰箱速冻十分钟后拿出来吃。我对老公说:经她这样烫过来泡过去的,苦瓜中的营养素都折腾没了。现场的观众品尝后都支持冰过后的苦瓜。我看那位推崇冰苦瓜的女佳宾的脸上好不得意!

    无奈范老师一记重磅炸弹把人们轰清醒了:苦瓜切成细丝破坏了苦瓜的细胞壁,使苦瓜中丰富的维生素C、钾元素、苦瓜特有的苦瓜甙等都跑出来流失了。实际上,冰苦瓜不苦并不是苦味没有了,而是较低的温度使人的舌头感觉苦瓜的苦味降低了。

     其实台上那位女佳宾我原来在夕阳红栏目的省钱大比拼中经常看到她,感觉她做的菜油水太大,好吃并不健康。因为我始终认为,营养第一,好吃其后。两年不见,那位女佳宾又胖了不少,腰围得有2尺六七吧。我们都是同龄人,这个年龄段,稍微不注意生活方式,发胖很容易,我觉得:养得那么胖,是没有资格奢谈营养的。

     我不晓得节目的主办方为何非要让苦瓜不苦,有点可笑:苦瓜如果不苦,还称其为苦瓜吗?它特有的好处不就是因为其中的苦瓜甙所产生的苦味吗?食物同人生一样有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演绎着、丰满着、升华着我们的人生;五种味道滋润着、健康着、精彩着我们的生活。我喜爱每一种食物,它的每一种味道都是大自然赋予的,我享受着食物,食苦如饴,食粗如细,让人生精彩,让生活健康——苦,有何不好呢?

     奶油蛋糕很甜,可乐很甜,各种精美的糕点、糖果、小食品也很甜,可是在健康的天枰上,它们没有苦瓜重,就看您如何选择了。

     还是在那天的节目现场,北京中医药大学翁维健教授说了这样几句话:“饮食者,寒勿苍苍,热勿灼灼,寒温中适,以补益精气”。翁教授虽然没有评价冰镇苦瓜,但很显然食用冰苦瓜是错误的。苦瓜本身其性就偏寒凉,再用冰镇的方式处理应该是名副其实的“寒苍苍”了,非但不能补益精气,而且还有损于健康,为追求口味而伤害身体,岂不是得不偿失吗?

    我们的祖先——即旧石器时代,他们是一群群、一代代饥饿的猎民。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要与形体和力量上远远超出自己之上的许多动物搏斗,庞大的犀牛、凶猛的剑齿虎、残暴的鬣狗,都曾经是他们的腹中之物。其他温顺柔弱的禽兽,还有江河湖沼的游鱼虾蚌,就更是逃脱不了这些原始的猎人和渔人的搜寻了。

    除动物而外,古人类更可靠的食物来源是植物,是长在枝头、结在藤蔓、埋在土中的各类果实和野蔬。在连这些果蔬一时也寻觅不到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转向植物茎杆花叶,选择品尝那些适合自己胃口的东西。不知通过多少世代的尝试,也不知付出了多少生命的代价,才筛选出一批批可食植物及其果实。

    看现代人的饮食,仅仅“可食用”是不够的,还得精细、还得美味,还得千方百计把粗的变成细的;把苦的变成甜的;把黑的变成白的;把白的变成彩色的……。于是,小麦脱胎换骨,稻谷扒皮抽筋,人们不屑来自地头的食物,却让工厂深加工的各种美味充斥着餐桌。于是,人变胖了,腰变粗了,血压变高了,血脂变稠了,血液变甜了……。

    饮食到底为了什么?远古的人们是为了生存,难道现今就是为了舌头的感觉吗?请问读者朋友:您是如何看待饮食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