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就“礼”论理

(2009-10-15 21:36:48)
标签:

送礼

礼品

聚餐

温锅

杂谈

                             就“礼”论理             

    礼尚往来乃人之常情,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同学同事相聚、乔迁新居温锅等都需带些礼物才好登门的。于是送礼物的一方便满世界地找寻合适的礼物;接受礼物的一方呢,看着满屋的礼物颇感为难。就拿上次去我的同事家温锅,一大堆礼物垛在门厅的地上:光花生油就有4、5桶,牛奶4、5箱,鸡蛋礼盒两提,还有其他花里胡哨的的各种礼盒好几个,我不知道我的同事是咋想的,反正看到堆了一地的礼物我真的是替她发愁。

    先说那几桶花生油:三口之家,正常做饭用油的量应该是2.25L,4桶油得吃8个多月。事情往往是这样的,如果家里哪样东西特别多,就会失去控制,耗用的也特别多,那么,每人每天25g食用油的量肯定就超了,无形中加大了脂肪的摄入量,事实也确实如此,那天的餐桌上既有炸鱼又有炸虾。花生油的储存大多数居民家里也做得不正确,应该用黑袋子装起来闭光保存以防油脂氧化酸败,可是家里的油桶多了,谁又能做得到呢?

   再说说那几箱牛奶,虽然那种盒装的牛奶保质期比较长,4、5箱也得喝上几个月,再说了,想喝酸奶也得等这批牛奶喝完了才能买,不能不说是一件不大的麻烦事。

    两提鸡蛋应该有120枚,吃到最后,鸡蛋还“鲜”吗?不管是山鸡蛋还是草鸡蛋,新鲜的才是最好的。

   上述那些礼物,或许再转送他人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可是转来转去能算是良性循环吗?

     我想起了好多年前的一件事,老公的同事带着新婚的妻子来我家坐坐,提了一个大蛋糕,两罐麦乳精。他们走后,我把蛋糕打开,好家伙,都有发霉的斑点了,掀开麦乳精的盒盖,里面用于密封的锡纸已被撬开,这样的东西也拿来送人?我顺手都把它们扔进了它们该去的地方——垃圾箱。

    这也是部分人的心理:空手去人家吧,不好意思,又不想掏腰包买,于是就把家里别人转送的东西拎上了。结果,送礼的人觉得还挺体面的,收礼的人却有口难言,收了一堆垃圾,欠了一份人情,我想有过这种经历的人不会是少数吧。

     所以,当那天在温锅的餐桌上,我提出请大家去我家聚会,并有言在先:谁也不许带礼物,聚餐的所有食材由我准备,实行AA制,费用大伙分摊,每人顶多掏20元钱。没想到,话一出口,同事们热烈响应,异口同声:好!好!好!这样最好了!原来大家想到一块去了,为何如此共鸣,其中道理不说都明:空手去别人家吃饭感到不好意思,买礼物呢,少了拿不出手,多了还有点不太情愿且选择礼物也忒麻烦,共同买单可谓上上策!

    真的希望读者朋友们也能效仿我的做法,朋友相聚,东道主准备一桌膳食结构搭配合理、烹调方式科学的饭菜,大家共同买单,节俭又省心,其实相聚图的就是热闹、快乐与友谊,客人轻松地来,主人真诚地待,其乐融融,其情浓浓。

    当然,这种方式也不是所有场合都适合的,高端收入的阶层以及有事相求的送礼者另当别论,那种动辄花费成千上万元购买的礼品我不敢妄加评论,我这里指的是普通百姓,有些时候该带礼物的还得带礼物。但我觉得千篇一律地花生油、牛奶、鲜鸡蛋若换成诸如:干香菇、干松娥、核桃、杏仁、哈密大枣等干果坚果则更好一些。这些食物耐储存营养价值高且价格不菲,送谁都适宜。

   “来而不往非礼也”,送礼物,与人与己都相宜才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