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面埋伏中,您会选择食物吗?(二)
前日一位老先生来到我们食品店,他身材挺拔、体态匀称,喜欢看新晨报营养师在线栏目我们的文章,步行几站路程来到我们店里。买了一些石磨小米面、一棵有机紫甘蓝。他说他家里一天三顿都是自己做饭吃,经常买各种粗杂粮,吃足够的蔬菜,少量的肉食,他说话思路清晰、耳聪目明,殊不知,他已是75岁的耄耋老人了。这位老人同样也生活在“食”面埋伏中,但他只选择那些原汁原味的食物,很少买那些香味浓厚、颜色鲜艳的深加工食品,也正因此,他才活得硬硬朗朗,这位老先生对食物的选择确实值得我们大家效仿。
别看好多食品裹着华丽的外衣,散发着诱人的香味,但其内在的品质与营养价值与我们自己做的饭菜质量根本无法相比。食品专家范志红教授对此有过精辟的阐述:“因为食品加工厂家用的加工原料未必比你买的质量好。你买的原料都是你所能找到的最好的原料,至少是看起来最新鲜的;而工厂进货的原料品质未必能够达到你买菜、买粮食的水平。在加工过程中会继续损失营养素;在加工过程中,为了改善口感和风味,会添加膨化剂、乳化剂、调味剂等,添加油、糖、盐、香精、色素等,让你觉得这种东西好吃。可以说,加工环节越多、加工程度越高,我们应该对它越担心。可是,人们真的愿意选择天然食物吗?我看,很多人爱好的只是‘天然’这个招牌。‘天然’的食品至少应该有天然的样子——树上的果子摘下来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田里的菜是什么样子拔出来是什么样子。世界上没有‘天然薯片’,也没有‘天然饼干’。明知道产品中已经加进去很多油很多糖,还相信它是纯天然的食品,因为包装上的‘天然’二字而找到心理安慰,这不是自己蒙自己嘛?”
“管住嘴”这三个字好说又好写,可真正做到,好艰难啊!那天去妹妹家看望母亲(母亲与妹妹同住),看到放在餐桌上的火腿,我便让妹妹把火腿切开,那肥瘦相间的火腿,呈漂亮的粉红色,且香气扑鼻,但绝不是猪肉的香味,而是和着各种香料与味精的浓香。这种粉红色的颜色便是经过亚硝酸盐发色的鲜明标志。我仔细看了一下外包装上的标签,好家伙,罗列了一长串:猪肉,水,淀粉(≤6%),植物蛋白,饴糖,食用盐,白砂糖,香辛料,增稠剂,水分保持剂,增味剂,食用香精,D-异抗坏血酸钠,着色剂,亚硝酸钠,乳酸链球菌素。妹妹知道我这个营养师姐姐又要教育她,无奈地对我说:是妈妈想吃,要我给她买的。
说实在的,我真的不希望家人购买那些深加工的食品,我家是我们姊妹几个的食物中转站,我每次都买好多时令、健康的食物我们几家分分。仅这一次,我就买进了40斤铁棍山药、20斤牛蒡、30袋鲜百合、11斤野杏仁、10斤新疆大枣、8斤银杏,每家一份。去妹妹家之前,我把杏仁用盐炒好了,让妈妈每天吃一小把。因妈妈气管不好,冬天老爱咳嗽,我总是把山药、银杏、百合、杏仁不间断地提供给妈妈。母亲很少吃肉、也不吃鸡,却爱吃火腿之类的,无非是喜欢那各种“增味剂”调制出来的所谓的鲜香。尽管那火腿的外包装上印有“QS”标志,尽管那火腿中每一种添加剂单一食用时都是安全的,但是当我们在一种食物中同时摄入这十几种添加剂会怎么样?也就是说,同时摄入很多种添加剂有无危险性、危险性的大小等,目前并没有这方面的研究。终于在我的劝说下,妈妈答应尽量吃自己在家做的食物不再买外面的熟食吃了。
在“食”面埋伏中,抱怨、牢骚都是没有用的,关键是我们自己用心一点,去选择那些时令的蔬菜水果、未经深加工的谷类、生鲜肉类、鱼类,尽量自己在家做饭吃,如果真是这样,“食”面埋伏又怎能奈何得了您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