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sher教育思维导图谢儿 |
分类: 【思维导图】 |
这是一个只有16名学生的兴趣小组。一周一节课,7个课时,没有黑板示范,差不多没有多媒体,因为机子太老爷了,所有U盘接口都异常,云盘下载卡,课件打开卡,2个课时背烫烫地上后,心死口吐白沫纯干讲。在课内操练并无课外作业的教学情态之下,大家终于完成一期成果。那种感觉,充满故事。有时候,想想在现代化教学境遇里,我还能遇到这样艰苦的条件,并且用7个课时的慢节奏完成一个学习体系的操作,觉着也是一件有趣的机遇。一切安排,都会有它存在的意义。没有便利的工具协助教学时,一对一的沟通与指导,成了唯一的方法。我发现这样的一节课,我能够看到每个付出学业心情的孩子身上的某些亮点,可能这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有一个瞬间的价值提炼,因为他们可能对那个亮点做出回复与思考。时至如今提笔梳理反思,我都还能清晰回想起某几个片段,谁说过的话,谁当时的感受。
《自我介绍》是思维导图的经典主题。完成该作业那天,我实在提不起精气神再费嗓门一一点评,便在学习群里以文字的方式做留言。我感觉这样的指导,有时候,可能会更入听者心,因为文字可以回顾。
对于这样的指导,再复看时,我发现我想说的其实还有很多。我能回忆起的某些片段,其意义可能远大于这些学习技能的提高。
譬如,最后一幅导图。这是他画的第三或第四幅吧。他起先选择的中心图是蜥蜴,并且作图速度之快,绘制形象之栩栩如生。他告诉我,他的脑海里只有这幅图,所以就画这个了。我觉得这样的选择甚好。他告诉我,他养蜥蜴,在他的眼里,蜥蜴是爱跑的。正如他本人,这是我的补充。他笑了。
再比方,以上这一幅。他的中心图是一座火山。他说他只想画这个。这座火山,他画得很细致。我这样回应他,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性情如火山的人,还是你身边有这样的人?
还有这一幅。他的中心图是一个漂流瓶。我已经想不起他的原话了,但他的说明解释是有温度的,那种温存犹在我心。他说,他的梦想是当一名宇航员。然后我问他:“为了这个梦想,你现在可以做一些什么呢?”他说,好好读书。读什么书?科普书。什么科普书……还要有好的身体。所以要坚持锻炼。怎么锻炼……思维导图的发散性在他的作品里体现得很好,这是深入思索的轨迹。他已经找到那种感觉。
每一幅用心绘制的导图,都是内心真实情感与思维逻辑轨迹的复盘。好的思维导图,在大众眼里可能是美到高逼格,而就个体本身来说,应该是整理大脑数据库并深度挖掘思维,从更进一步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GPS工具。
当然,在这一期作品里,我也发现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习惯了语言的线性表达,四五年级的孩子还分不清以上统下与并列分举的结构思维,关键词提炼也不够精简。这也是接下来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