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桃花岭(27)

标签:
历史宜昌 |
分类: 散文杂感 |
孔夫子“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意为思:从善如流,每一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如韩愈《师说》里所说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按佛家的说法,三人中自己一个,善人一个,恶人一个,善人要向他学习,看见恶人要三省吾身,所以善恶皆为老师。脑筋急转弯称:那三人不行呢?其实,三人再不行也胜过三个臭皮匠吧。
所以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2021年深秋进行的这次探秘桃花岭活动的经济专委会的老师中,既有饱读诗书、著作等身的学者,也有历经劫难、沧桑人生的老者;既有翻身下海、颇多体验的商人,也有学富五车、知识渊博的专家,也有治学严谨、处事稳妥的先生……和这样一批十分优秀的老师一起出游是一种幸福,因为全程沉浸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也是一种学习,老师们对某座建筑的回忆常常是首次披露,所以受益匪浅;而他们那种“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豁达态度则给人一种感动。
这次群团活动是由宜昌炎黄经济专委会主任李明义倡议组织的,不过就是想让专委会的老师们对桃花岭的遗存老建筑有一次面对面的亲密接触。没想到倡议一发,应者如潮。成行之日,原计划两小时的探访却被拉长到整整一下午;简单的探访变成了追根寻源、历史回顾和大胆推测、小心求证,集体讨论,而在此后近一周的微信群聊中,老师们还就若干历史疑点进行了广泛地交流和深入的探讨。
就和杨尚聘老师在长康路上对这次探访桃花岭所做的总结说的那样:同好共城廓,相约同切磋。明义先生在群里发一邀请,大家放下手中的大事小事,积极报名参与。男女老少一见面就一个话题,寻找桃花岭开埠建筑。两个小时,获益多多,欣然而归。此类活动,有君子之风。
走过了原地委大院,看过了桃花岭饭店,关注了原分区大院,回味了原行署大院,离开了因为人去楼空而显得破落、寂寞的长康路深处的那两栋因为危房而面临拆除的民国建筑,来到了车水马龙的隆康路上。
桃花岭下那些小里小巷的那些鳞次栉比的多层建筑和那些建筑的住户还是在继续着自己的生活,隆康路商圈的那些知名或默默无闻的商家小贩还是在继续着自己的生意,路上的行人还是各自赶路,穿梭而过的车辆各有各的方向和目的。
很喜欢上面这张照片,照片中的老师们谈笑风生、笑容满面、步履轻快、步伐一致,就有些像宜昌炎黄经委会的精神。将它用来当做这一部分和《探秘桃花岭》全文的结束再好不过了: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感谢宜昌炎黄经济专委会的活动发起,感谢李明义、刘思沪、杨尚聘、罗洪波、张永久、张勇、孙波、曹竟斌、吕航、陈华、曹蓉、陈军娥、王念时的积极参与和深入探讨。感谢郑宜、权觉荣、岳东良、张华新、路华、郑伟明、江晖和其他朋友的大力支持。本文配有很多历史照片、档案资料和曾经过往都是首次披露,未经允许,请勿使用,一经发现,违者必究。也期待有识之士对桃花岭的相关历史点评指正。(20211030-1205)
前一篇:探秘桃花岭(26)
后一篇:2021年最后的仪式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