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证券市场就是一个与人性弱点搏斗的市场。输钱的投资者固然可以将亏损的责任推到机构头上(原来是庄家),不过这样做毫无益处。机构投资者与散户一样,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他们的运作模式今天如此,明天也不会有根本改变。普通投资者只有不断反思自己错误的操作,建立较为可靠的赢利模式,从而告别亏损,走向成功。
在市场趋势难辨时,赚钱的难度明显加大,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特别是在牛熊转换时,不仅一般散户判断市场困难,就是手握重金的机构也莫衷一是,有谨慎做多的,有坚定做空的。观点碰撞的结果反映在盘面上,就是一批股票走牛市,另外一部分股票却悄然踏上熊途。这个时候,获利机会不是没有,但难度明显加大,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套中。也由于市场人气未消,相当一部分投资者牛市情结未了,典型的技术性反弹,都可以吸引大量资金跟风。此时盘面的特点是,反弹持续性差,波动大,反弹之后,往往是暴跌或连续阴跌。反弹初期,普通投资人很难及时介入;等到追高而入时,往往是最后一捧了。追入之后,心存希望,不敢果断出局。看到跌势形成,再去割肉,已经血肉模糊。牛市末期,这种反弹会反复出现,追涨杀跌的行动也会一再发生。而一些急于出货的机构,会利用普通股民迷恋技术的弱点,做出技术陷阱,明明是突破图形,场外资金踊跃入场,场内资金却反手做空,大举卖出。一段时间之后,部分股民会发现牛市赚来的利润已经早早还给了市场。
对于坚定的价值投资者,当然可以忽视大盘波动,专心操作个股。值得警惕的是,一般投资者并非坚定的价值投资者,在追入时可能是看好其价值,下跌时却马上失去了主见,最后往往是在暴跌中落荒而逃。股市是一个典型的信心经济,在一个显著高估的市场中,最优秀的上市公司,也可能是高估最多的,因此在市场回调时,得以幸免的凤毛麟角。技术老手可以在大幅波动的市场中适当做做波段,不过把握难度大,弄得不好,波段容易成为套线。
精明的投资者在有所损失后,马上意识到市场环境不对,转而开始保护自己,刻意控制赚钱欲望,对似是而非的机会说“不”,倍加小心地呵护牛市利润——哪怕是明显的机会,在大势没有好转前,也绝不参与。有人开始旅游,以保持与市场的距离,避免诱惑。老练的投资者明白,试图规避大跌,并且成功地捕捉每一次反弹机会,基本上是痴人说梦。因此与其粘粘乎乎地盯盘,不如洒脱一些,与市场保持距离,放过小的“挑逗”,专心寻找大的战机。这个时候,即便是整天盯盘,也应该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体会到“满眼陷阱”——这要远比“满眼机会”好得多。不能排除少数高手在反弹行情中也能赚钱,可是这种赚钱经历会弱化纪律意识,为下一步失败埋下种子。在可赚可赔的转折关头,在看不清方向时,投资者最好还是做自己情绪的主人,离市场远一点,离成功近一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