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
(2014-04-17 21:56:07)分类: 我的教案 |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辨认从前面、后面、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观察到
的形状确定观察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 观察照片,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
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面、后面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应该能够知道是由于“拍摄者的位置”的缘故,如果有困难,教师可启发学生想象。)
小结: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教学设想:通过观察从自己教室拍的两张不同的照片,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体会站的位置不同、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二、 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1 、给熊猫玩具“拍照”。
(1) 指导“拍照”方法:请熊猫“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
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熊猫“拍照”,看清楚了
就“拍”下来。
(2)
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熊猫“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再变换角度,从熊猫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 “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设计意图:以模拟拍照这一游戏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教学中为所有学生都创造观察实物的条件与机会,让学生仔细地、充分地观察。通过有目的的指导和分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想一想照片的样子并把这些照片“印”在自己的脑子里,指导学生不仅要仔细地去观察,而且要注意观察到了什么,从而提高了观察活动的有效性。)
(3)辨认照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照片判断拍摄位置,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而且也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观察、辨认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注意让学生带着困惑有目的地再次进行观察,并引导他们从注意观察到的整体形象转向注意局部变化,逐步领悟两者的差别。)
2、给卡车“拍照”。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
(1)请各组组长拿出一个长方体盒子,按老师指定的朝向放在小组课桌中央。
(2)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样子记在脑子里。
(3)在屏幕上打出三位同学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盒子的场景,并出示三种不同的视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在书上连一连。
(4)再照样子观察正方体等物体。
4、质疑:如果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上面的哪一个?
(1)学生猜测,并讲理由
(2)课件演示:可能是正方体,也可能是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5、反思总结,加深体会
(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观察由三个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
1、小组合作:用三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一个立体图形,小组同学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记住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2、出示三张图片,请学生判断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3、换一种摆放,重复刚才的观察、判断过程。
四、课堂练习
五、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