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意义”教学思考
牛献礼
“小数的意义”教学要让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源于需要,通过探究小数与分数、整数的内在联系,理解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直线(数轴)上的点,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关进率,体会计数单位的拓展。为达成上述目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教学: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这些经验包括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金额,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长度等,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和三年级“认识小数”时已经初步认识了的,这些知识、经验能支持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2、数形结合。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小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是有一定困难的。如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挖掘和利用概念中的直观成分,能有效地降低教学的难度。比如,可以用正方形和数轴作为思维表象的载体,通过平均分形象地展现小数形成的过程,并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理解小数意义的表象模式。使学生体会到“从整数到一位小数,再从一位小数到两位小数,再到三位小数,是一个不断细分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不断分割的正方形和可放大细分的数轴,能感受到小数表示数的精确性,感悟到用更小的计数单位可以进行更精确的表示,同时还渗透着无限的数学思想。
3、以两、三位小数的意义为教学重点,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小数概念和计数方法。十进分数除了可以写成分母是10、100、1
000……的分数形式外,还可以写成另一种形式,即小数。具体地说,分母是10的分数还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分母是100的分数还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教学小数的意义,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关系,这也是学生需要建立的小数概念。
4、“计数单位”的学习需要在小数的意义认识过程中随机渗透,需要整数计数单位经验的支持,需要教师的专项引领。三项活动到位了,学生的认识才可以到位。教学中,可以通过图形中直条的累加,也就是计数单位的不断累加,不断形成新的小数,使学生感知一位小数的组成。通过在0.9的基础上再次累加就得到1,从直观和抽象两个方面理解1和0.1之间的十进关系。再增加1个0.1,变成11个0.1,用1.1表示,实现整数部分是0向整数部分是1的跨越。
5、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有肤浅与深刻之分。如果仅仅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句结语,学生的认识是肤浅的。只有在遇到陌生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时,能够主动地尝试从意义出发进行分析,进而解决问题,这才是深刻理解概念的标志。教学中可以通过讨论“0.3千米、0.3元、0.3小时各表示什么意义”等问题,促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小数的意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