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生存智慧叫“示弱”
(2012-08-10 11:47:03)
标签:
情感 |
分类: 综合评论 |
有一种生存智慧叫“示弱”
文/魏智渊
1
侄儿被接到罕台来,发现问题很大。打游戏成瘾,而且撒起谎来面不改色心不跳。
重病用猛药,学习任务陡然给他加重,并且是在监督之下。他有点吃不消,开始“磨洋工”。然后开始“生病”,有时说拉肚子,“昨晚上了20多趟厕所”(其实是在大人睡觉的时间里打游戏),这是为了掩饰白天精力不集中打瞌睡。有时,又说补课的孩子中,某个孩子碰到了他的眼睛,然后整晌地坐在那时揉眼睛,貌似很严重。
昨天,在食堂光滑的地面上摔了一跤(追逐打闹时踩到了自己的鞋带),然后说自己被某某同学推了一下,摔伤了,不能动了。爱人打电话时,他已经在二楼教室里,爬在地上了。我问,你既然不能动,又怎么从学校食堂(另一幢楼)到了二楼教室里了呢?他说是爬过来的!(天呐,这中间一段路可是泥泞的沙土啊,最近雨多)
但怀疑归怀疑,他不动,一拉就说痛,还有眼泪,假的也得当真的。于是,忙碌不堪的我和爱人,就准备送他去医院。我抱他下楼,自己开车。乡下看病不方便,车要开到城里。
爱人担心得要死,因为第二天就要带他回老家,往返的机票都订好了。损失不说,怎么向他妈妈交待?
背他上楼,看病。说腰疼,医生立刻开票,做B超检查脾脏,拍片子检查骨头。在这检查的空隙,我就注意到他已经在变化,可以自己走路了,但拖着个腿,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等检查结果全部出来,医生看来看去,啥问题也没有,药都不用开。这时候,他也“好多了”,等出医院时,他已经可以自己走了。
得承认,他给我们“教了乖”,因为他没事,我们已经感觉到万幸。带他去餐馆买点吃的回去,沿途又买了两个西瓜。等车返回学校,他已经自觉地抱着西瓜轻盈地上楼了。
这是一种生存智慧,他能本能地意识到我们的弱点。我们的弱点,就是对他的爱。——任何时候,要控制一个人,就要能找到他的弱点。
这种孩子,在罕台实在是太多太多。在匮乏已久的爱被极大的满足之后,有些孩子便利用这种爱开始“牟利”,不断地向老师“示弱”:生病(经常不是假的)、流泪……有时候欺负了别人,也照样向老师“示弱”。对这些很小的孩子来说,很难说一定是有意的,更多的时候,它只是心理上的一种本能的反应。
2
不但小学生如此,中学生也拥有各种各样的生存智慧。
成绩好的学生,长得漂亮的学生(尤其女生)有自己的生存智慧,这是充分利用了优势。但是,那些处于弱势的学生,并非都“自强不息”,其中有些人已经形成了一套生存策略,在这套策略之下,他们的劣势,被转化成了优势。他们通过刺激别人(主要是老师)的同情心来获取资源。
有一些弱势的学生是这样来一步一步塑造自己的:
第一步:精心谋划自己的形象。
最常见的方式是,给老师写一封长长的信,诉说自己的不幸。他哪怕作文水平很差,在写信时都充满了智慧与技巧,因为他调集了全部的本能力量。不幸是多种的:父母离异、亲人生病、债台高筑……甚至,一再地描述自己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有时候甚至是生理的,这里疼那里疼的)。然后,他会有意无意地渲染自己的善良与无助,即自己想要摆脱,也做了许多努力,但依靠个人力量,办不到。(许多贫困地区透支公益资源,就是这种策略)
有时候你会发现,这种策略很奏效。因为它充分利用了教师的同情心,又让教师滋长一种自我肯定。——教师会感觉到他通过帮助学生提升了自己的价值。许多教师会不自觉地陷入圈套……
许多时候,这些学生会写信给不同的老师。但这些老师一般是精心选择过的,他会选择有同情心并且有资源的老师。
第二步:获取资源。
可以获取的资源是很多的:学校的贫困生资助;一些课程及资料上的便宜;教师的个人资助,以及非常重要的——教师对这个学生的特别态度(会更多爱与宽容)。
在这种有一种隐秘的交换,学生的策略其实非常简单:1.我很弱,我需要照顾;2.恭维赞美老师,强调老师在自己生命中的重要地位。
教师有时候会觉察到这其中的不妥,会无意中发现这些学生的另一面,但他一旦发现有暴露的迹象,马上会制造事件来强化这一策略,继续维系这种师生关系。
第三步:利用结束,杳无音讯;或利用失败,同归于尽。
这些学生一旦上了大学,又会到大学里复制这套策略。工作以后,仍然会复制这套策略。但你不要指望对你有真正的感激,因为真正的感激与真正的自尊密切相关。
如果中途被你觉察,停止了资助,那么,另一套策略就启动了。他会诋毁你,但诋毁的方式非常巧妙。例如,他会以维护你的方式诋毁你……
3
在成人的各类关系中,示弱也是广泛存在的现象。
最广泛地,存在于恋爱关系中。在恋爱中,通过示弱,利用对方的爱或同情来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不但是许多女人的惯用策略,也是许多男人(应该叫“男孩”才对)的策略。他(她)只要表现出离开你就无法生活就可以了(有人甚至不惜自残),实际上狗屁,这世上谁离开了谁不能活?(确实有,但那是小概率事件并且是病态的)有些时候,这种示弱具有无意识的特征,有些时候,这种示弱则是一种高度发展起来的技巧。例如,许多人在调动公众情绪上,就充分地利用这种技巧。
在帮派中,成员的示弱能增强首领的“老大感”,这里有一种奇特的但是心理学上完全可以解释的共生关系,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寄生关系。
有成人世界的恩恩怨怨中,示弱这项技能被发展到极致,而那些一惯采用这种策略并成功的人,更会不断地复制这种技术。
为什么?
最难的,永远是诚实地工作,凭借自己的能力,付出汗水赢得承认并获得相应的利益。这需要日复一日地修炼能力,这条路太漫长了……而本能总是寻求捷径。
捷径在哪里?
示弱者的招数,除了上述部分,还有两个关键:一是道德牌,二是人际关系牌。
道德牌是牌中上品。使用这招的关键,是通过一系列的巧妙设计来修改他人的理解。毕竟,多数人不会盯着你如何工作,多数人对你的了解是表面的,是你说出来(或者说表演出来)的部分。【请参看电影《控方证人》】
说穿了,你要尽可能用真实的材料,然后隐去关键,将接收信息者的想象引向你所期待的方向。
人际关系牌更重要,如果你不断地赞美周围的多数人,然后再重新组织事实并略作修改,赢得广泛的同情与支持几乎是一定的。
在这其中,高度的技巧在于,你要充分地运用暗示。暗示的高明在于,它即帮助对方形成了你所期待的理解(这是一种控制术),同时又让别人抓不住把柄。
我不止一次地遇到过那种将自己扮演成受害者的成人。受害往往是部分事实,但并非别人造成的,他只是有意地暗示和造成某种因果联想。有时候技巧非常高明,他在表达时,处处维护你(或团队),显得他纵然被“抛弃”了,但心里是有你(团队)的,但他的全部言下之意,都是歪曲事实之后对你(团队)的贬低。一句话,先将你塑造为“小人”,或心胸狭隘的人,然后再以受害者的姿态来显示自己的“大度”,从而获取别人对他的同情以及对你的谴责。他只要祥林嫂般地诉说的对象越多,诋毁的广度和长度就越大。
4
相信我,人是不可以改变的,尤其是成人。
但是,你可以改变自己,可以修正自己的应对策略,最重要的是,你要明白自己的弱点并堵上漏洞,尤其是吃过亏的人,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但我不主张你惩罚这些人,只要躲远一点就可以了,因为这些人本质上是可怜的。以示弱的方式谋利,这本身就值得同情,而且,这种人谋得了小利,成不了大事,因为他们的人生缺乏一种宏大的格局。
成大事者,必定要有真努力;要获得别人长久的信任,也要有真精神,真承诺;这规律,一万年不变。
但这种人可以帮你完善自己。因为——苍蝇不盯无缝的蛋。
不要总以为自己是完美的,你的第一条裂缝,是你的虚荣心。我不多说了,自己琢磨……
你的第二条裂缝,是你的没有原则的同情心。同情心是优点,但丧失原则的同情心,会将你拖入泥潭。读读绘本《假如你给老鼠一块饼干》吧,这个绘本完全可以另作解释。
你的第三条裂缝,是你可能很在意他人对你的态度,你越在意,就越容易陷入对方的逻辑中去。
这些裂缝的背后,是你忘记了一个重要原则,你不是救世主。你要竭尽所能地帮助别人,因为这是行善,但是,人必自助,方能助之,越过了这个界限,后果很可悲。
说得再清楚一些,你要明白,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你不要试图成为别人的主人,然后有一天发现,自己是名义上的主人,实际上的奴隶。那些词语的贿赂,是弱者编织的精巧的陷阱。
学会拒绝,学会守住边界,学会中心如一。
记住,许多时候,不帮助有些人,正是对这些人最大的帮助。
2012年8月10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