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学生的关系
(2012-08-09 17:02:50)
标签:
教育 |
分类: 日常生活 |
我们与学生的关系
文/魏智渊
偶然的原因,搜索到了一些学生的信息。
有一些,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我的学生不会超过30岁)。其中有的隔段时间会跟我汇报一下行踪:读研了、考博了、出国了……更多的,渐渐地就断了音讯。
对着网页跟女儿讲讲有些学生的成就(奖励、荣誉、专利发明、行业排名……),她十分地惊讶。
我并不是非常地关心这些学生的成就(当然也有关心与祝福),或者说,我心里更牵念另一些学生,但也只是牵念,或者说有些内疚而已。
1
我一直认为,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排在首位的,当然是学生自己的力量,其次,是家庭,再次,是同伴。确实有些老师在某些学生的生命中起了非常重要的偶尔还是决定性的作用,但概率是比较低的。
桃李满天下,经常是运气好的缘故,遇上一群让人省心的学生,就像我曾经不止一次遇到的。
这并不是贬损教师工作的意义,更不是减轻教师所肩负的责任。事实上,教师的责任重于泰山。而学生越优秀,通常而言,教师的作用越不大,教师的意义,主要不在于锦上添花,而在于雪中送炭。或者说,给监狱中少送一个学生,意义远大于给清华多送一个学生。
我教过一些令所有教师印象深刻的学生,他们的刻苦和聪明均胜过我,并且,也曾给我以激励。
但令我痛苦和牵念的,却是另外一些问题学生,或者曾被我有意无意伤害,或者他们感觉到受到伤害的学生,而这一切又无由弥补和解释。——毕竟,每个人都有不成熟的时候。
2
这世界是不公平的。
那些教好学生的老师(我也曾是其中之一),往往享有更多的资源和荣耀(当然也包括更高的收入),而好学生的辉煌,也往往似乎成为他们的资本(状元班主任之类,就是一例),那些教差班的老师,要承担更多的压力,处理更多的麻烦,但最终,却往往没有多少成就感。
我曾经跟领导提出教差班,因为我觉得生命因此更有意义。当然愿望未能实现,还被领导和同事笑话了一阵。
3
我欣赏那些成功的好学生。一个人通过合法方式努力奋斗,最终在这个社会中处于一个比较有利的位置,无论如何是值得学习的。
但我知道,这是成功,却也只是成功。许多个人成功,虽然包含了个人的奋斗与创造,但也常常是与他人争抢资源的结果。赢得了我的欣赏,未必赢得了我的敬意。
而能够赢得我的敬意的,必定是有自觉回报社会意识的学生。如果一味地炫耀个人成功,炫耀个人的荣华富贵,过头了,反而令人生厌。可惜的是,现在的教育,对人格重视不够,这样的学生就相当多了。
4
我们与学生的关系很复杂,交织着爱与恨。
我想,一定会有许多学生喜欢过我的课,喜欢过我的风格。但也一定有一些学生对我的课感觉很麻木,甚至有人讨厌我的风格,只是不说而已。
而我,也既从学生的肯定中获得过激励,也从许多令人沮丧的失败(尤其是课堂上经常的失败感)中受到过伤害。
意识到这些,我愈发感觉到做一个老师的不容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5
面对学生,我是善良的。
但我视师生为一场注定要分手的相遇。相遇时全力以赴,竭尽所能,毕业后尽快忘掉,然后准备迎接新的学生。
我不知道我的这种想法是否冷漠?事实上,毕业后不久,大多数学生的姓名我就忘掉了。我不认为有什么不妥,相遇时,我已尽力,分手后,大家各自有自己的生活。我当然期待能有学生认为我是他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但是或不是,又有什么重要?
6
我们与学生的关系就是如此微妙。
所以我想说,教师工作的意义,固然在于成就学生,但这不是施恩,所以,不要期待回报,更不要轻易认为学生“忘恩负义”。
我们努力工作,甚至经常地超出别人的期待,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自己:
我们取得了大大小小的胜利,许许多多的学生因我们而发生变化,至少变得更好,这值得欣慰,这是我们从事这一职业的意义所在;
我们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失败,包括在许多时候虽然尽力,但却没能改变或挽救一些学生,这必定如重石在胸,但一旦他们毕业,也就卸下这副担子,毕竟,我们曾经尽力。
不去羡慕或嫉妒“状元班主任”“状元老师”们的荣华,低下头种自留地里的豆子,流过汗了,豆子的稀疏或茂盛,交由岁月。
7
岁月深处那些“荣耀”,一笑了之。
岁月深处那些内疚,也埋入黑沉沉的泥土之中……
8
很多次,看罕台新教育实验小学那些班主任异常艰辛地给那群“狼孩”们补课。
虽然是暑假,每天7点以前,就有几位班主任默默地走向教学楼,然后,直到深夜……
我想起了海德格尔经常使用的一个词:操心。
这些资质不凡的优秀教师们,将生命中最重要的年华,投注到草原(应该是“沙漠”)中这群偶尔相遇的贫弱的孩子身上。
她们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家庭,超过了同伴,这些孩子将因她们而发生真正的改变。
但这种改变是怎样的改变?
最差的那几个孩子,小学毕业之际,只要能达到普通孩子的水平,就是教育奇迹。极个别孩子,只要生活最终能够自理,就是教育奇迹。——这些孩子,本应该送到特殊学校读书的。
但这奇迹,对于那些大城市里的优等生,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这个社会中,人们认可的奇迹,不是一个原本注定以零分从小学毕业的学生,最终以合格的成绩毕业,人们认可的奇迹,是有多少人考入清华北大,有多少人留学或移民美利坚。
所以,从世俗的角度看,有些人是在江南种树,随手插一根柳条都郁郁葱葱,有些人是在沙漠种树,一次次地灌溉,施肥,用生命守护,最终无非开出惨淡而无名的小花……它引不来镁光灯,惊不起世人的赞叹……
9
但我敬重这样的生活,敬重这渗着心血的编织。虽然,岁月的风沙,终将默默地掩埋这一切。
我也因此总在想,生命的意义究竟在哪里?我们与学生,又是怎样的关系?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寂寞地活在自己的良心里,莫要活在别人的嘴上。
2012年8月9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