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岁月的边上(741-760)
(2012-04-15 20:26:13)
标签:
教育 |
分类: 综合评论 |
写在岁月的边上(741-760)
文/魏智渊
微博地址:http://t.qq.com/weizhiyuan6503
741
关上一些门,才能打开另一些门,放弃一些道路,才能抵达另一些道路。
明白这个道理已然太晚,但仍有可能,从别人看不到的门中,窥见风景,在少有人走的道路上,遭遇神灵。
742
经常一觉醒来,深深地意识到自己的无能,这是一种莫可名状的感受。发展的每一步,都伴随着深刻的自我怀疑,并且逐渐学会了接受宿命。
这让人自卑,也教人从容。梦想曾经很大,如今越来越小,小到只梦想做好一件事,甚至,只是更好地度过这个早晨。
743
人总会体验到虚无,只是多数人选择了逃避虚无,借助忙碌、娱乐、酒精或爱情。认真地对待虚无并努力地克服它,是少数人才有的自觉。
正是因为虚无的存在,才诞生了伟大的哲学、艺术,乃至于政治。所以虚无不但侵袭我们,它还是一份馈赠。
744
这个世界没人在乎你的辛苦,别人看到的只是你的成就。所以辛苦的意义不在于他人,而在于它是一种必要的自我练习。
这种自我练习未必是为了“别人看到”,甚至未必是为了“成就”,更多地,它应该成为生命挑战自身的一项游戏,它自身就包含了幸福以及自我肯定。
745
片面地强调专业阅读,即使不是全无意义,意义也极为有限。从逻辑上讲,阅读只是专业发展循环中的重要的动力因素之一,它只有在合宜的结构中才能发挥功能且参与结构的塑造。
所以阅读路径有二,一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阅读,二是无特定目的的根本书籍研读。
746
一切生物,都具有向环境学习的能力,或吸收环境中的养料以丰富自己(同化),或修改自己的程式以适应环境(顺应),所以对人来说,环境的变化可引起学习方式和方向的变化,但决无法阻止学习本身。
所以不必抱怨环境,而应努力地使环境成为学习的不同的资源。
747
有人说,每天早上叫醒你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但对我来说,叫醒我的,经常是隆重的忧患,它似乎才是梦想的核心要素。而平素所谓梦想者,在我看来,大半不过是欲望的伪装。
不想逃避忧患,就意味着选择孤独,而有些人的幸福,必得从这样的土壤里生长。
748
叔本华说,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这二者之间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 这也可以形容多数人对时间的感受。
人常常被身体控制而不去控制身体,当然就很少有意识地去控制时间并寻找节奏。其实,每个假期甚至周末都是一种练习。谁驾驭了假期,谁就同时学会了驾驭工作。
749
虽然我们总以脑力劳动者自欺,但本质上,教育教学对大多数人而言始终是体力活。
虽然我们总抱怨是应试教育让我们变成这样,但本质上,是大多数人抉择了成为体力劳动者。
从体力劳动转为脑力劳动,恢复职业的尊严感,乃是我们的内在之事,你意识到了么?
750
人是时间性动物,不但生活在现在,同时还生活在过去与未来。过去是牵绊还是资源,取决于未来,更准确地说,取决于人对自己未来的想象【自我镜像】,而这种想象,又往往受到了过去的限制。
太多年轻人的自我镜像过于苍白孱弱,又充满了幻想而非梦想,这是生活于平庸的现在的根本原因。
751
达芬奇说过,限制产生力量,自由导向死亡。在更高意义上,真正的自由必定意味着苛刻的自我限制。因为只有自我限制,人才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意志和灵魂,最终使之随心所欲地按照理想来发挥力量。
以自由之名,或许只是走向平庸;限制自己,方能拥有卓越的力量。
752
现代生活刺激了人,又滋长了人对刺激的依赖。除物质外,还有奇闻逸事、明星绯闻等构成的精神刺激,肤浅的感动及信誓旦旦的宣言构成的道德刺激。无边的刺激杀死了内心,杀死了道德,最终使人成为潮流挟裹下的不自由的浮萍。
或许,拯救之道,就寓于深刻的拒绝中。
753
或许,人降生于世,只是上帝扔下来的一块泥。但是,谁赋予这无名的质料以形式?谁揉搓它,捏塑它,煅烧它,使它成为器具?又是什么原因让它成为不合格的次品,或者一件精美的艺术?
与岁月相互捏塑,岁月给我以痛,我报岁月以歌……
754
如今,到处遇到的,是失魂落魄的人们,失魂落魄的团队,而难得发现诚恳的“吾日三省吾身”的反思,以及“日日新”的调整进步。
要有灵魂,灵魂里总要亮着一盏灯,照着你的纯洁也照着你的黑暗,让那一缕缕光线写下纯粹的诗篇,而不要任欲望镀着金粉布满心的天空。
755
要创造可能让生活稳定的同时不断地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不是没有悬念地丰富生活,而是不惧失败地创造生活。
人有时候会迷恋一种环境,但纵然因这种迷恋而将生活变为诗歌,也未必是最好的选择,并且也未必守得住这份诗意。【写得“承平日久”的人们,包括自己】
756
我一直知道有些事情是难的:深度阅读,或在教室里三年、六年如一日地雕琢生命……
有些事情是容易的:表态、以理想之名的集体舞演出、愤世嫉俗、阴冷的虚无主义……
但我知道在寂寞与喧嚣之间,选择永远在己。并且,要坚定地告诉自己:非如此不可!
757
越来越坚信,专业发展的本质,是内在结构的调整更新,而不仅仅是经验数量的增加。传统的经验型教师最大的问题,是在一个传统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无限地增加细节,但缺乏对知识结构本身的反思调整升级。教育心理学乃至于哲学的深入学习,意义即在于此。【袁隆平与有经验的农民的区别】
这必定带来学习内容以及方法的更新。内容上,更重视根本书籍的阅读而不是方法技巧型书籍的阅读(无论对学科知识还是对教育学知识而言都是如此,要保持一定的比例);方式上,更重视知性阅读而非感性阅读的方式,更倾向于啃读而非悦读;反思上,更重视结构性的反思,以及对实践的洞察力……
758
一周的劳作之后,周末的懒觉,是应得的奖赏。
但也有另一种选择,早睡早起,以一次2-4小时的深度阅读(例如哲学或心理学),弥补周内无法深读的遗憾。
这不是劳作,而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让灵魂从尘世里出离一会儿,在经典的枝头,栖息,歌唱……
759
我们总是被处境(包括历史、语言、当下情境等)所塑造,当我们开口时,不妨追问,是谁在我们体内说话?
摆脱塑造是不可能的,自由之路,是积极自觉地参与塑造。你是流俗展现自身的工具,还是显现存在尊严的力量?概取决于此。
760
有时候,谦卑是堡垒,它其实是在告诉别人,别拆穿我,我已经示弱了;有时候,谦卑是面具,上面写满了优越感,是骄傲的另一种表达;有时候,谦卑是工具,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让别人舒服以便让自己伺机获利。
真正的谦卑,源自对超越自身之伟大者的意识,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