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造有灵魂的班级图书馆——我在网师班级图书馆群讨论开始时的一段发言

(2011-10-12 06:51:39)
标签:

教育

分类: 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

打造有灵魂的班级图书馆

——我在网师班级图书馆群讨论开始时的一段发言

 

/魏智渊

 

背景说明:

20111011日晚,网师公益项目——网师班级图书馆开展了一次针对中学图书馆以及中学生阅读的讨论。

这部分理应涉及:

1、中学生的生命特征以及成长主题【自我同一性、人际关系(同性及异性)、冲突与和解、亲子关系……】

2、中学班级图书馆的构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科普与专题;报刊、时文、影像、经典、流行……】

3、班级图书馆与教育教学的密切整合【课内外的打通、生命叙事背景下的一体化……】

4、为每一个孩子量身定作【教师及班级特质、为孩子的兴趣爱好提供支持……】

5、以班刊为核心,以师生共写随笔等为路径的交流系统【共读与自由阅读之关系及配合,如何四两拨千斤……】

……

下面是在正式讨论开始之前,我的一段发言,较散乱。

 

 

我先来说明本项目的核心概念:打造有灵魂的班级图书馆。

什么叫有灵魂的班级图书馆?

有灵魂的班级图书馆,就是从具体的教室里生长出来的、个性化的,在共同生活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图书馆。

它不是宾馆,而是一个由书籍组成的精神家园。而家园的特点,是人与环境之间通过岁月有一种相互驯养。班级图书馆,就是一个逐渐与书籍相互驯养的精神场所,这不是一个突然装配起来的陌生的图书馆能够代替的。

“有灵魂的班级图书馆”,这是与新教育理念高度一致,是从新教育的土壤中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概念。

 

为什么我们的班级图书馆,不是一下子按照某个书目装配起来的?

现在我们可以在网上找到数百种书目,但这只会让你更茫然。书目的意义极为有限,我上传了一个“书目之书目”,即对上百种书目进行研究统计之后做出来的书目,有详细的分类,重点书籍还有内容介绍。这可以作为中学生阅读的参照,但意义极其有限,对小学几乎就没有意义了。

大家要明白一个定律,书目的价值,与适用人群的数量成反比,适用人群越大,书目的意义越小。举个例子,我为女儿建立一个家庭图书馆,这个图书馆的意义是非常大的。但我要把这个图书馆搬到教室里,它的意义就成倍地下降,因为适合我女儿的,不一定适合其他人。我再搬到学校,搬到一座城市,成为全中国中学生的书目,成为全人类的书目……你会发现,到最终不但越来越不适合,甚至会到了荒谬的程度。

当然,你可以对书目进行不断的调整,使之适合更多的人。但这种调整,必然是一个去个性化的过程,不断地去个性化,那么适合人群会越来越广泛,但对每个人来说,意义就大幅度地降低了,因为去个性化的过程,是灵魂不断丧失的过程。

 

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是从共时性角度去理解的。从历时性角度讲,还有另外的问题。举个例子,你可以轻易地给高中教室里装配图书:《论语》、《孟子》、《史记》、四大名著、唐诗宋词、宋元戏曲、鲁迅、海子、西方名著(从荷马史诗一直装配到《百年孤独》等现代小说)……

你会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连唐诗宋词都不愿意看,哪怕勉强号召他们阅读,对他们的精神也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四大名著加起来,比不上订一份《南方周末》的影响更大。

反过来,你可以推荐另外的书:于丹、易中天、读者精选……

结果同样糟糕,学生似乎懂得不少,但是他们的精神和语言都被污染了,因为他们接受到的不是深刻的东西,不是纯净的汉语,而以后他们再去读深刻纯粹的东西,就非常困难,因为有了糟糕的前见。

 

凡此种种,都出自一种简单化的想法,教师企图不经过艰苦的努力,借助别人的推荐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实际上,一座有灵魂的图书馆,必定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呼吸其间并径由此得到成长的图书馆。

 

那么,有灵魂的班级图书馆,如何逐步建立起来?

首先,它基于一个原则,推荐给学生的每一本书,教师必须读过。

然后,核心在于,教师必须在师生共同生活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地为班级以及班级的每一个孩子“寻找此时此刻最适合的图书”!

这意味着图书馆首先不是“全面的”、“普适的”,而是有效的、适应当下需要的。它不是一下子出现的,而是逐渐完形的,是逐渐形成一个营养结构的。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