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师班会(81)】日常生活

(2011-10-08 01:15:53)
标签:

教育

分类: 网师班会

日常生活

——网师一周观察(81

2011102-108日)

 

/魏智渊

 

2011102日,星期日,上午9-10点。

经过公正抽签,网师附属学校26间教室正式有了命名:

 

1号教室——大西洋来的飓风

2号教室——雪依然

3号教室——灰菜燕燕

4号教室——亲亲氧气

5号教室——快乐小荷

6号教室——菊梦书

7号教室——秦汉

8号教室——张瑞霞

9号教室——月影清照

10号教室——飘动的心绪

11号教室——高堂明镜

12号教室——纷飞

13号教室——河南麦子

14号教室——蓝玫初绽

15号教室——西门小醉

16号教室——常丽华

17号教室——马玲

18号教室——文如其班

19号教室——银杏儿

20号教室——冬天的眼泪

21号教室——小风习习

22号教室——罗汉道格

23号教室——听风掠过

24号教室——陈美丽

25号教室——石子雨

26号教室——水心云影

 

一次命名,就是播下一粒种子。而穿越漫长岁月的守护,将使这粒种子生长,不断地开花结果,并在生生不息的进程中从小树长成大树,日复一日地粗壮起来,成为从大地中获取滋养,又反过来滋养大地的绿荫……

当然,也不排除枯萎的可能,生命的淘汰也是无情的。我们的自由,无非是在特定的土壤中,尽可能地使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大起来,再大起来……

 

1

 

本周是期待已久的国庆长假,并不适宜讨论工作或学问,就说说日常生活吧。

写久了周六版,有时候很容易给人以错觉,仿佛网师拼命地教人拼命,却忽略了生活中太多的风景。——但这真的只是错觉而已。

网师只是希望学员养成反思的习惯,不至于活得浑浑噩噩,就像苏格拉底所说的:“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这种反思,显然是全面的,不只是工作上的事儿需要反思,日常生活本身整个儿地都需要有一种反思的态度。

我向来主张人生应以幸福为旨归,很恐惧虐待狂式的人生。我也认为,如果教师自身不幸福,也无法把幸福带给学生。如果教师自身不完整,那么也无法让学生获得完整。道理很简单,教师无法体验到幸福完整,便会自然而然地形成盲点,甚至形成某种霸道,这种霸道,有时竟会是以美好作为名义。

至少,我认为以下行为是值得商榷的:

——经常性地为了工作而放弃必要的休息,是不值得的。

必须经常练习一种积极的“道法自然”,即努力地寻找生命的节律。生命只有在一张一弛中,才能产生稳定而持久的力量感。一曝十寒,其实经常是破坏节奏的结果。而每个人的节奏其实都不相同。有人需要比较长久的休息,然后才能在突然间爆发出力量,有人则需要高度规律化的生活,这样才能游刃有余。有人是早睡早起型的,有人是晚睡晚起型的,有人必须有午睡,有人则根本不需要午睡。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生命必定有节律。

现在的问题是,许多人对自身生命的节律缺乏一种洞察、改造以及培养。

洞察,是指要明白自己的生命特点,这是合理安排生活的基础;改造,是指要修正一些妨害生命发展的不良习惯,因为你不能把一些不良的习惯当成你的生命特点;培养,是指为了适应环境【例如工作】,你需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生命,使之形成新的节律。最后一点我再解释一下,例如你是个晚睡晚起型的,但偏偏工作规定了你必须上早操,你是个有午睡习惯的人,但是工作时间却没留下午睡的空间,这些情形下,无法让工作适应你,只有你调整生命节律去适应工作。

有了这种反思,就不会经常性地为了工作而放弃必要的休息了,而是清醒地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工作,什么时候应该休息。

但是,这只是一般原则,要避免误解。事实上,生命充满了例外,为了工作而放弃休息是经常存在的,甚至往往是必须的。这有时候是工作本身的要求,有时候,则是自己为了挑战某个困难的任务而不得不在一段时间里调集起所有精力一鼓作气的结果。但事情往往是这样的,一段时间的废寝忘食,常常需要在忙过之后相应地延长休息时间。这就像钟摆,朝一端摆动得越高越久,那么相应地,朝另一端也就摆动得越高越久。

当然,有的人工作任务本来就不重,但他自己感觉到已经很重了,因此时时强调休息的重要性,这就不在讨论之列了。

——经常性地为了工作而放弃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尤其是辅导小孩的时间,是不值得的。

要分配多少时间给家人才是合宜的?这是个无法回答的问题。因为家庭的幸福美满,并非相互日日厮守在一起才会可能,许多忙碌于事业的人照样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因为这首先不取决于时间,而取决于爱,取决于彼此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才需要时时提醒自己,要经常性地给与家人呆在一起留下一定的时间。

在这里,缺乏足够的时间与孩子呆在一起并辅导孩子,是最需要反思的。孩子越小,越需要给他们更多的时间,以确保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许多老师并不明白,从照料自己的小孩这件事情中,自己可以获得许许多多的东西。最重要的收获,当然是孩子的幸福成长,其次,因为对自己小孩的细心照料,你会更理解其他小孩,这将非常有助于自己的专业发展。

这一点,我并未做到,或者说,做得并不好。我意识到许多时候我会工作而付出的代价,我必须经常地作出抉择,但至少,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比意识不到它的重要性,在结果上要好得多。因为当你无法做到每天细跟进的时候,至少,可以经常性地交流,哪怕在外地,也可以经常打个电话。毕竟,许多时候我们并非纯粹因为缺乏时间,而是缺少这种意识。

 

2

 

别告诉我你很忙碌,其实,我们都一样,我们的生命中,存在着惊人的浪费,不但过去,而且现在。并且,我们经常用忙碌来掩盖这种浪费。

逐渐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一直在尝试调整。

这种调整包括:

1、寻找丢失的时间。

不用说大家都心知肚明,今天,网络是吞噬时间的血盆大口。另外,还会有一些容易忽略的时刻,例如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很多缺乏紧张感的人,丢失的时间更多。

2、寻找自己的节奏。

我发现自己必须午睡,不午睡,下午甚至晚上就毁坏了。我分析过自己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几个时段,然后逐渐进行有规律地分配。精力最好的时间,留给阅读,次一点的时间,留给工作,例如网师备课等等,精力不好的时间,留给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包括网师教务,以及回复邮件等等,精力最不好的时间,留给QQ交流,微博,上网浏览,因为这些都是必要的休息。

3、压缩时间。

许多时候,人会处于焦虑之中。例如,我为年会所做的实际准备,大约不会超过24小时,但是心里惦记着年会,却会从年会前许多天开始,你虽没开始准备,但它实际上占有了你相当的注意力,这是非常令人痛恨的体验。但这种体验已经非常少了,更多的时候,我会给自己规定时间,无论这件事有多么重大。这样,到了规定的时间,你会发现时间不多,但努力一下足够使用。这时候,生命会被事件倒逼着进入状态。我并不赞成花太多时间完成网师作业,除非这是你打算作为一个专题攻克的,通常,你要规定时间,具体到几个小时,然后一鼓作气地完成。你肯定有过这样的糟糕体验,即你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效率并不明显,大半时间是在焦虑以及无所事事的瞎想中度过的。

当然,我的思考和调整不止这些。

有了这个基础,我开始重新谋划生活。

我从来都很重视休息,因为我无法在昏沉的状态下做高品质的工作。有些时候,为了高品质的午休,我甚至需要借助酒精,这当然非常糟糕,也给好酒的自己一个借口。

最近几年,我很重视和女儿的交流,我真切地从这种交流中获得了许多,包括加深了对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的理解。

今年暑假,好友病逝,给了我巨大的震动。我觉得我确实忽略了与好友的交流,总觉得还有时间,却不知道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好多……

我想,生活是个整体,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个整体。

当我们将工作与休息,将单位与家庭对立起来,就很容易陷入非此即彼的逻辑。

当我们工作不幸福的时候,往往会逃遁到休息中去,并且强调“日常生活”,强调个体的权利,说什么“活着可不是为了工作”。

实际上,许多人就生活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中。对他们来说,工作是劳役,休息才是活着本身。因此,他们的愿望与努力,就是最大限度地缩短工作时间。但大多数人却因此陷入叔本华所说的钟摆,在痛苦【工作】与无聊【休息】之间摆来摆去。

这其实是一种不自由状态。

在工作状态,有两种人是不自由的。一种是不负责任者,所谓工作,是付出一部分自由以获取报酬【这类人特别重视民主自由,重视个人权利,这当然是应该的,但远非全部】。一种是怨妇型的工作者,他们努力工作,是为了另外的目标,例如名声、利益,甚至是领导或学生的肯定,他们觉得自己是奉献者,常常一边“奉献”,一边怀着不平。如果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或肯定,他们就会愤慨。——只要你是为了别人而工作,哪怕这个“别人”是指学生,你就不可能拥有真正的自由。除非你发自内心地喜欢工作,喜欢与孩子们在一起,喜欢这种充满复杂性的挑战,并从挑战本身获得愉悦,否则,何来真正的自由?

工作状态的不自由,带来的是休息状态的不自由。因为休息也需要“目标”,没有目标的休息,往往只是生命的放松甚至虚无。【我曾写过《学会休息》,可参看】

 

3

 

有些榜样教师很努力,可我还是想说,要将生活视为一个整体,弹好这支交响曲。

在这里,抵抗宿命与认可宿命,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

通过抵抗宿命【处境】,我们获得自由。但如果不同时认可宿命,或许我们将会丧失自由。

抵抗宿命,乃是因为我们相信生命拥有无限的可能,无论是学生还是我们自身;认可宿命,是因为我们知道自己有着自己无法突破的局限。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前提是,要由上帝来教。我们自身不同的能力限制,决定了我们能抵达的高度永远有限。明知有限,仍然不屈地挑战,这是对的。但是,许多时候为了生命的整体发展,不得不放弃一些努力,听从命运的安排。

许多忙碌是低效的,那么,不如适度地放弃一些低品质的努力,而增加休息与阅读,以确保生命的整体质量持续上升。

要理解这些很艰难,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容易。

我是一个承认并接受命运的人。我不是天才,资质相当有限。我有责任感,但我知道自己的限度。这并不意味着我会轻易放弃,恰恰相反,这减轻了我的焦虑,让我更为自由轻松地思考自己要做什么。

对我来说,理想的生活是【借《积极心理学》中的描述扩展】:

——为认定有价值的目标而工作。当你觉得工作非常令你痛苦的话,你必须尽快地作出抉择,要么认识到它的意义并喜欢上它,要么尽早转行。像我这样没有毅力的人,能够坚持到现在,一个巨大的动力,就是经常追问工作的意义。我深刻地理解自己所做的事情,这是我能抵抗许多侵袭的根本原因。多数人,其实是视工作为交易。当然一切工作都有交易的一面,但这很不可靠,因为当工作变得艰辛或回报不足,交易就可能取消。

——幸福和睦的家庭。爱,信任,以及相互支撑,永远都非常重要。这需要付出,需要花费时间和心血来筑造。

——建立和维持牢固的友谊。人总需要生活于不同的圈子中,这圈子,其实是家园的扩展。例如,网师是个圈子,你工作的单位是个圈子,你的好友也构成一个圈子。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圈子的品质以及亲密度。对我来说,圈子分两类:一类是工作圈子,与志同道合者在一个圈子里共同工作,这是幸福的事情。一类是私人圈子,就是得有几个能够和你经常聚会,畅饮美酒【当然,一块五的二锅头也是可以的】,交换私人话题的人。

——有规律地锻炼身体,保证规律和充足的睡眠。【有意思的是,我看到许多人热衷于锻炼身体,却不知道有个好身体用来干什么】

今晚(应该说凌晨),并不疲惫,却心神不定,但这个凌乱的周六版所想表达的意思,或许,你已经懂了。

2011108日星期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