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魏智渊的新家
魏智渊的新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285
  • 关注人气:1,60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在岁月的边上(361-380)

(2011-05-15 07:55:38)
标签:

教育

分类: 综合评论

写在岁月的边上(361-380

/魏智渊

 

微博地址:http://t.qq.com/weizhiyuan6503

 

361

 

别嫌我烦,刚才看完《天伦之旅》最后20分钟(昨晚未完),再次推荐这部电影。细腻、温和中渗着深深的感伤以及对生活的思索,音乐非常好听。

没有人的生活是完美的或将是完美的,难说这是残酷还是幸运,重要的是,洞悉了生活的更多真相,会让我们获得勇气:离家的勇气,以及回家的勇气。

 

362

 

生活还是太不从容了。

想想看,不再奢侈到能有一个下午,甚至一个整天,面对一篇文章琢磨之,再琢磨之(不是备课)……

而文本解读,如果缺乏了一定数量的琢磨,就很容易养成轻浮的学术态度,被五花八门的术语所左右。而我比较迟钝,常常需要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才能有一点点收获。

 

363

 

为了所谓的个人成功,整个社会付出了太沉重的代价,从马加爵,到药家鑫,再到新近中南大学的情杀事件。

教育几乎只是不断地以成功学幻象刺激孩子,但是几乎从不教孩子真正有益于人生幸福的东西:意义感、尊重、积极丰富稳定的情绪。

不培养成熟健全的人,只培养嗜血抢夺的狼。

 

364

 

洗脚、下跪、催泪……当教育无法培育内仁时,便会依赖于外礼的反复刺激。

从轰轰烈烈的学雷锋,到今日之感恩教育,莫不如是。

短期的刺激,是一种道德上的吸毒行为,流毒甚远。因为频繁的刺激,会降低孩子的道德敏感度,这是摧毁孟子所说的四心的最好方法,且会助长道德投机心理。

 

365

 

有一种现象令我不安。如今在公益领域,也大量出现依赖于刺激人们同情心来获取捐助及影响力的现象,而不是以理性的方式作用于社会。

悲惨的照片,无助的眼神,以及对公益效益的不恰当的夸张……

当这样的刺激司空见惯,明天,你到哪里去寻找新的更强烈的悲惨?

如果公益养成了对不幸的依赖……

 

366

 

人们常常忙到忘记了读书。——真相是:读书总不是优先事务,故一再推迟。

但这是危险的,持久地缺乏与工作保持适度距离的阅读滋养,会导致工作效率无法提升。表现为,大量的时间用于简单工作(处理作业、制作课件)并形成习惯。

必须让阅读与工作保持恰当的比例,可有多少人真正明白?

 

367

 

恕我经常不回复微博中的提问(及QQ留言),因为我不是专家,而只是一个“学者”(古代意义上的,即“学习者”)。

我不回复,不是因为傲慢(自觉尚无资本傲慢),而是真没本事解决这些提问。另外,我不相信教学中有咒语,一个人念出来,另一个人立即受益。

我欣赏自己探索,相互启发。

 

368

 

一个学生的水平,体现于他的提问能力上。

在网师,提问能力是堪忧的。提不出问题,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充分说明了预习的低质量。

这会形成对授课的依赖与迷信,从而导致一些不好的后果:对结论的轻浮态度、误解、表面的积极性……

很难想象,没有真正的提问,会有真正的学习。

 

369

 

自学与授课的一个区别是,自学是全息地学习,随意注意与不随意注意相结合,是良好的课堂学习的背景。而授课,则是建立在自学基础上的对核心问题的精确的、深度的聚焦。

许多授课因为缺乏良好的预习,就沦为平面化的面面俱到,成了对学习内容的复述,背景与焦点重合,低效而无趣。

 

370

 

这意味着:1、学生可独自完成的学习内容,在预习中完成,不纳入授课,但以恰当的方式予以检测(A类目标,例如生字词掌握,以及流利读课文等);2、学生对上课要攻克的核心目标进行先行学习,并根据老师要求涉猎相关材料。

有这种准备,上课起点高,才能展开有长度的有意义的学习。

 

371

 

主体性神话的一个错误在于,它将有长度的学习割裂开来,然后要求在每一个环节上表面化地体现出“主体性”:学生在举手发言、学生在做练习……将主体性等同于学生说学生做、学生活动,忽略了主体性的本质是主动建构,并且建构是内在的。

但是,没有老师的协助,学生拿什么来建构?

 

372

 

你不可能从所有课程开始学习,只能从某一个入口开始学习,所以,不足是注定的,是宿命性的。

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确实是根本性的,它会从根部滋养任何具体的知识的学习以及实践,避免迷失和提高效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此感受日益强烈。

所以在网师选课时,要在不同课程中保持恰当的比例与平衡。

 

373

 

并非不想要三金及工资,但当三金及工资需要支付沉重的代价时,舍弃之,是明智之举。

那种在书籍、网师以及教室中出入和研究的自由,是我的梦想。为梦想支付一点代价,是值得的。并且,伴随着憧憬、兴奋……

终有一天,我会无愧地宣告,我奉献给这个世界的,多于我从这个世界中拿到的。

 

374

 

教学中的主体性神话,背后有时代精神风尚,包括哲学的、政治学的背景。

在政治学姿态上,这是浅薄的不成熟的自由民主派的姿态,简单地割裂甚至抛弃了传统,使主体之自由成为无根之虚无。

在哲学上,是将自我从历史、社会的背景中剥离出来,成为孤立、片面、破碎之自我。

 

375

 

午睡闲翻一本大脑方面的书,讲到七条黄金法则:

1、身体运动;2、新颖、富有挑战性及有意义的学习;3、连贯的复杂性;4、可掌控的压力水平;5、社会支持;6、良好的营养;7、充足的时间。

每一条都跟苏氏理论吻合,像是专门从脑科学角度为之证明。

我特别喜欢对第23两条的解释。

 

376

 

有人说,要忘记过去,轻装上阵;有人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究竟是忘还是不忘?

这就是心灵鸡汤不能真正滋养人生的地方。

过去是没有价值的,过去的价值永远体现于当下,就像未来的价值只对当下才有意义一样。

忘记,是因为对当下已无意义,不忘,因为是当下最好的营养。

 

377

 

在一定意义上,成长意味着将失败纳入自身存在之中。

何谓失败?失败是自身现有水平与梦想落差太大而导致当下无法实现时产生的受挫感。这是一种巨大的能量,是人生的营养。

没有梦想的灰姑娘和丑小鸭是没有失败感的,倘若你认同了自身的平庸,失败从何谈起?拒绝失败,即拒绝成长。

 

378

 

接受,意味着“纳入自身存在”,即是指正面对待失败,思索之,克服之,这是成长。这种成长伴随的是对自身有限性的认识,认识有限性即是认识可能性,这是谦卑的源泉。

但是相反,如果只是一味地觉得自己无能从而放弃自我标准,那是自轻自贱的虚无,是不可能导向成长的。

 

379

 

童话都有一个美妙的结尾,因为童话是给孩子看的,要许诺一个美好的未来,让孩子觉得自己是王子或公主。但神话则不然,它血淋淋地揭示真相,揭示人与命运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以及悲剧结果。

童话是孩子的生活,神话是英雄的生活,多数人的生活,既非童话,也非神话,而是泡沫剧。

 

380

 

文本解读难在哪里?

一次解读,就是一个真理事件。精彩的文本解读,乃是运用一定的方法(诗或思)使文本之真理得以显现。

浮想联翩不难,执于一端不难,难的是无蔽,是“如其所然”。真理的实现状态,虽是靠语言完成的,但实现时刻,语言仿佛遗失了,就像情人相见时无言的默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