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岁月的边上(341-360)
(2011-05-09 19:03:37)
标签:
教育 |
分类: 综合评论 |
写在岁月的边上(341-360)
文/魏智渊
微博地址:http://t.qq.com/weizhiyuan6503
341
看电影《雾中风景》(不推荐),凝重、缓慢,但却紧紧扣住了我的心弦。
这是一部谜一般的电影。一个女孩痛苦的成长与一个民族痛苦的成长重叠在一起,充满了疼痛与坚毅。
希望总在雾中,而追寻希望同时是承受痛苦,痛苦之后,希望其实仍然是渺茫。
大师电影,镜头如钝刀般切开生活。
342
《雾中风景》给人以太多的冲击,不动声色的镜头中,几乎没有闲笔,而是充满了隐喻。
可惜,有多少人能耐心欣赏这样的名片呢?习惯了雾中的混沌,习惯了大片的刺激,有多少人肯借助电影来思考呢?
“起初有些混沌,然后便有了光。”
343
希腊的历史与现实,凝聚在一个行将解散的剧团里;巨大的吊车,伸向大地的残破的手掌,既仿佛是命运,又仿佛是现代化的隐喻。在这种背景下,成长就具备了多重含义及悲剧意味。
在疼痛与孤独中成长,而希望又如雾中风景。是成长故事,却没有童话中许诺的结尾,或许,这就是现代人的命运。
344
无数事实证明,中国电影就像中国足球一样,不能看,真不能看。因为中国导演,既不理解人,也不理解中国人。
或许,20年以后,才有能拍出可看的电影的大导演来。
——好吧,我承认我太乐观了。
补充:有网友说我太偏激,中国电影没那么差。
好吧,我纠正一下:中国导演虽然既不理解人,也不理解中国人,但是,他们是理解女人的,个别人也理解男人。
345
许多人只是自然地活着,但人的尊严与价值在于自由。
灰姑娘的两个姐姐自然地活着,但灰姑娘却自由地活着。——自由意味着与环境以及自我中虚无的部分抗争,从而在探索创造中把握环境以及自我。
朝安全领域每后退一步,自由便丧失一分。能获得多少自由,总是取决于勇气与生命能量。
346
@lliudengxing(刘会忠) #读书#读《巫婆一定得死》有两个疑问:一、童话中”跨越“、”遭遇“、”征服“、”欢庆“的结构类似于诗文中的起承转合,这种文体的结构模式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二、”巫婆是人性中罪恶的部分“是童话的创作原则还是作者潜意识的自然显露?
#文本解读与设计##答网师学员问#写作是存在之表达,故诗文之结构,与生命叙事之结构是同一的。起承转合被精确总结出来是后来的事,但作为创作实践,是伴随始终的。而生命之发展,必然是经历困难,然后通过克服困难在新的水平上整合的结果。“巫婆”揭示的是人的心理事实,是人格的组成部分。
347
我没有从任何老师那里学到文本解读的方法,无论是现代文学、古代文学或文艺理论。
这不一定是老师的错误。事实上,真正的文本解读能力,必定源自大量高质量的阅读(经典及经典解读、一切知识,还包括自身经验)。老师的作用,往往只是指引方向让你少走弯路。
干国祥对话:真理与方法——解读是一个真理性的问题(遮蔽与去蔽),没有方法可以确保一个新文本的解读。但方法还是有的,案例本身就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如是道明——
348
很多老师上课不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往往是一灌(平面化地陈述知识)、二刺激(借耸人听闻的事件或逸闻,或提高声调引发注意)、三恐吓(抱怨学生不认真学习并进行训诫)。
在网师课程中,我们已经触及到了这个问题的若干本质方面:意义、深度、结构化、大问题、少而透、情绪、节奏……总之,是活。
补充:关键概念还有几个。
一节好的课,应该是“文质彬彬”。没有对这些关键概念的理解把握,很难真正地理解“让知识活起来”。没有从哲学高度对于存在本身的理解,又很难将这些概念整合到更高的结构中。
因为好的课堂,是要让真理显现。真理显现即存在显现。
349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股黑暗力量,并各有特点。这种力量同时是一种能量,摧毁还是成就你,全凭你如何驾驭它。驾驭,包括合理地满足、宣泄、控制和引导。
艺术和宗教是一种无意识的驾驭途径,而哲学和心理学,则是一种有意识的驾驭途径。
无论有意识或无意识,首要的,是认识你自己。
350
浮躁的时代,助长了对学习的轻浮态度。甚至,有些人不知道如何严肃地学习,只是盲目地听讲座、励志、看名人博客及文章,或读一些注水的流行书籍。但是,核心的东西却极容易丢失。
核心的东西是:不惧艰险,深入地、有长度地钻研经典或主题,不断地将自己的理解推向所能达到的最高处。
351
一个学生问老师:“刚才您说,劳动会使生活变得美好。可是请您说说,难道像挖这些土坑的劳动也是可爱的吗?难道这种事能给人带来欢乐吗?至于高尔基的话,那大概是为了把诗写得美一些;而在生活里,像拾粪这样的劳动,难道也能让人热爱它吗?”
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热爱拾粪?:)
补充:我们永远无法热爱拾粪,我们只是能忍受拾粪。关键是:如何让拾粪变得能够忍受,并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所以拾粪不可能孤立地具备价值,但它可以因成为一个有一定长度的有意义和价值的劳动的一部分而具有意义,变得能够忍受甚至会积极主动地承担。
拾粪显然是一类劳动的比喻。
352
我喜欢用自由这个概念去理解劳动。
在创造性的、充满智力的劳动中,人是自由的,可以凭借自由意志去把握对象;而在机械的、被动的劳动中,人是不自由的,是容易被异化为机器的。
机械的重复性的劳动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才是可以忍受的:它是必须承担的义务,或通往自由的代价。
353
总是同时存在真假美猴王,普通人难以辨识,纵然唐僧也可能上当。
此现象广泛地存在于一切领域,一切金子般的伟大之物,都有黄铜样的赝品如影随形。而鉴定分辨,往往需要漫长的岁月。
我们自身亦是。虚无深入我们的本质,以致许多时候需要努力才能辨识哪个才是要朝向的真实的自我。
354
每个人同时是自己的老板,不妨对自己严格一些。
人生总离不开各种乐趣:看电影、聚餐、旅游……不要沉溺,除非那是你的职业。要学会将这些视为奖赏,并且,努力让这奖赏与自己的努力相配。
连续几天高质量的工作,就奖赏自己一部电影或一次聚餐,更长的辛苦,或许赢得一次旅游……
355
我长久地厌恶人事纠缠,喜欢静静地面对专业上的问题。例如,一个概念,一本书,一门课程,一个孩子,一节课……
在这种时候,无论是领悟进了一层时的兴奋,还是被拒之门外的沮丧,似乎都是纯净的。——哪怕挫折也让你沉静。
与人打交道则不然,甚至会经常觉得这样活着没意思。
356
阅读是个陷阱。
有时候,有些人,会掉进这个陷阱中而失去现实感。相对于生活,阅读是第二位的,离开了生活不断的新鲜的刺激,阅读就会导致迷失。
不在阅读与生活之间保持恰当的比例关系,就会造成巨大的浪费。毕竟阅读如淘金,所得有限,这有限的所得,取决于与生活的相互生发。
357
皮亚杰曾经犯过这个错误。他改变数量不等的物品的排列方式,问孩子是否一样多,孩子说一样多。
皮亚杰之后,有人改进了这个方法,物品代之以糖果,让孩子自由挑一堆归为己有,结果更小的孩子,都不会挑错。
为什么?
这个案例,是意味深长的。
358
有人说干国祥脾气坏,我说他还是有优点滴:
1、刻苦自律,学术水平卓越不凡,是团队能量十足的发动机;
2、冲锋在先且常带病作战,而不仅是指挥别人冲锋;
3、团队遭遇危机时,他与大家一起承担,并且,他往往承受的损失最大;
4、事业第一,不徇私情。
谁能做到?我请他做“船长”。
359
家庭教育畸形的一个来源是,许多家长将活着的意义定位于养育和教育子女,使他们出人头地。他们努力工作,只是为了努力赚钱来支持这个目标,而不是选择与自己梦想一致的工作来追求意义。
缺乏意义感的家长,极难教育出明白人生意义的孩子,而那正是幸福生活的真正前提。
360
也下过跪了,也洗过脚了,更催过泪了,穷途末路的道德教育,下一步你该往哪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