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师班会(57)】跟生活谈判
(2011-04-23 09:48:07)
标签:
教育 |
分类: 网师班会 |
跟生活谈判
——网师一周观察(57)
(2011年4月17日-4月23日)
文/魏智渊
周二,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课程讨论“交集点”,因为我的一个错误,课堂上就有了交集点,结果讨论持续了近三个半小时。
周四,有好几件事。我完成了打算向基金会递交的网师公益项目申请书(主要是希望从明年开始能够正式启动网师暑假高级研修班);同日,我在豆瓣建立了“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读书小组,地址为:http://www.douban.com/group/xinjiaoyu/,虽然加入这个读书小组是非强迫的(除非你有兴趣),但仍然有学员在微博里哭了:
刚习惯戴围脖,魏老师又折腾出了豆瓣……与时俱进的速度也忒快鸟……
这是我个人私下里成立的一个读书小组。为什么心血来潮地要建立这样的一个小组呢?理由我不想说。豆瓣是有许多小众组成的圈子,在豆瓣中,你很容易找到尺码相同的人,并且知道对方读过、在读和想读什么书籍,而不必漫无目标地在网上摸索。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业余生活有了新的目标:打豆豆。
豆瓣还有许多好玩的功能,就不说了,已经有拿了豆瓣卢布的嫌疑了。
周四,还有一件与网师和罕台新教育无关,却与广义新教育关系密切的大事:由新阅读研究所主持的“中国中小学基础阅读书目”正式发布。
连续两个周六版,都太冗长也太沉重了,所以今天换个话题,谈谈日常生活。
1
我们经常被生活追着走,很狼狈。或许等到回首往事,发现其实自己一直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人生的道路,是被生活塑造的。
生活如何塑造我们?
生活用两样武器,一件叫欲望,一件叫恐惧。学业、工作、婚姻、住房、工资、职称……每一样都需要我们去全力争取,惟恐落后于人。为了满足欲望和免于恐惧,我们忍受、委曲求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送礼、拍领导或同事马屁、说言不由衷的话、虚荣、自欺或欺人……(天呐,我发现这些列举的每一项,我都曾做过)成功(欲望被暂时满足)时,我们志得意满,全然不曾意识到幸福的虚幻与不稳定,失败时,我们或内心被恐惧所笼罩,或以伪道家的心灵鸡汤以自欺。总之,蝇营狗苟一生,靠面子来维持卑微的对尊严的需求。(甚至于靠嘲笑更弱者: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
或许,你的童年期长了一些,所以还有些叫理想的奢侈品,没到成人时自然而然地戒掉,于是,你不想一直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想给生命寻找一些意义。例如,读网师,让自己的孩子因为遭遇自己而变得不同。但是,你很快就发现生活变得艰难了:探求真教育之路太漫长,并且,你会因为跟屏幕另一边的一群人尺码相同,而变得跟周围人尺码不同。这种不同,会让你变得更困难。直到有一天你发现自己仿佛在逆生活而行,所以走得相当辛苦。有时候,我们选择了不断地妥协退让,不断地与生活做交易,交易的结果,是重新回到了平庸的生活之中。
2
多年前,我为了理想而奔走。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理想,只是一个朦胧的影子。我就像一个青春期的单纯的孩子,逃离“生活”,逃离“平静的绝望”,成为一个离“家”出走者。
那么任性的“纵身一跃”,一生的命运从此改变。
铁饭碗从此丢失了,不是住学校宿舍就是在外租房,一忽儿江南一忽儿塞北,谁知道那个叫“明天”的东西究竟还会落在哪里?又不断地与形形色色的人相遇,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暖,一点一点地烙印在心底。
多少次,站在陌生的城市的街头,我感觉自己忽然地就被生活抛出了自身,然后,我就被迫地站在了生活的对面,必须回答一个严峻的问题:怎么办?
有些东西,开始刀一样地刻在我的心上:
1、永远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美妙的承诺,但是,自己要做一个一诺千金的人,去义无反顾地做那些自己承诺过的事,不惜代价。这当然是指那些根本性的承诺(而不是对具体事情的承诺),尤其是自己对自己的承诺:永远不要背叛最初的理想。
2、不要跟任何人去交易,或者说,不要跟生活去交易。不要企图去感动别人,你所有的好,别人终将忘记,你所有的痛,别人也无法体会。你做一件事,为之牺牲,只是因为它是正确的(或者你认为它是正确的),不是因为它是合乎某些人的意愿的。
3
人必须直面自己的欲望,这是人的宿命。你不面对,就只能被它不断地控制,直到丧失一切自由。
我说过,要理想,也要体面的生活。至少,我需要一座房子,需要一家人栖息的空间。但在奔走中,我不得不付出过多的“路费”,有时候辛苦是异常的,但比辛苦更为心苦的,是家人因为我的理想而不得不承受辛苦。
在苏州的日子是最艰难的,营姐以不伤害我的自尊的方式接济了我,但她给予我最大的礼物,却是她的人生态度。她是台湾人,来大陆创业,一生也波折甚多,她说她经常告诉自己:大不了一死。
这句话长久地照亮了我:大不了一死。
我想我找到根源了,生活控制我,靠的不是别的,而是我内心的恐惧。我要战胜生活,从生活的桎梏下获得自由,也只有一种办法,克服自己的恐惧。你告诉生活:我可以什么都不需要!那么,生活凭什么来控制你?
我们常常向生活要求太多(还总觉得要求太少),我们要住房、要高的工资、要稳定的职业以免老无所依……我们每多一分安全,便丧失一分自由。当我们感觉到足够安全之际,往往也是我们彻底丧失自由的时候。
所以最近,我一直在考虑放弃工资的可能性。放弃工资,只是为了割断与工资相联系的我不愿意承担的一些任务。但是因为这种放弃,我将会有时间和能力承担更多更大的对于新教育的责任。当然,我并不是偏执狂,更不想扮演道德高人。我愿意接受任何方面的工资和资助,前提是,不妨碍我的自由。我当然不是逃避责任,自由就意味着责任,只是,这责任必须与理想一致,与团队以及我个人的价值观一致。人可以是理想的工具,人在成为理想工具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但人不能成为人的工具。
人与人之间,如果不能相互理解,就必须相互选择。
4
我在网师学员的微博中,经常能够看到生活追杀他们的痕迹,以及伴随着这种追杀的哀怨。
我并不赞成大家像我一样生活,因为这种生活毕竟多多少少有些病态。但是,我反对一味地向生活妥协。我认为,当生活追得太急,以至于要湮没我们的灵魂的时候,不妨停下来,转过身,直面,与生活进行一次次深入的谈判。
我们必须支付一些代价,例如,用一定数量的聚会(而不是全部),换取一些孤独的阅读的夜晚。此外,我们能支付的还有许多,我们可以缓几年评职称,不与别人争抢,可以少一些打麻将看电视的时间,可以忍受被他人视为异类或加以排斥……总之,我们可以不断地翦除人生非本质的部分,用来维护和丰富本质部分。
忍受孤独,在经典的星光中度过漫漫长夜;
不再抱怨,在面对教育教学问题时不做逃避者或推卸责任者,而是积极地面对并尝试解决;
学会拒绝,尽可能减少无意义的劳作;
勇于担当,对有意义有价值的事务全力以赴;
……
总之,人生如何能够不付出代价?关键是,你付出什么换来什么?太多的人,不加犹豫地付出自由(其实往往伴随着尊严)而换取安全。那么我们,能不能在安全的时候适当地付出一些代价换取自由?
当然,这并不容易,需要漫长岁月中不断的修炼与领悟。
2011年4月23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