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年级学困生辅导手记(11)

(2011-04-27 19:39:30)
标签:

教育

分类: 罕台新教育

二年级学困生辅导手记(11

 

/魏智渊

 

今天,是第9次给撖取数学。

7次和第8次,我写过两则微博:

 

四天没给撖补数学了,今天起恢复,先彼此重新找些感觉,复习十以内的加减法。

一开始,他错好多,重新考查,错的就都正确了。发现原因在于他受情绪影响比较大,在安全愉悦的环境中达成自动化很重要。

又测了几道两位数借位减法,问题仍然是不能在思维中同时把握差与借数,慢慢来。

 

或许上一周耽搁太多,今天的辅导,撖的问题很多,例如2+7之类,屡屡出错。而且,情绪相当不稳定。

我说,要不,你去玩吧,下次再补?

他仍然要补。

只要出错(低级错误),我就“拳打脚踢”(这是建立感情的方式之一),他的状态终于回来了,正确率逐渐提高,但是时间也快到了。

 

今天,撖来得非常准时,我问他:自己自觉来的,还是严老师提醒的?

他说是严老师及时提醒的。

 

1

 

今天撖情绪不错,于是,仍然从10以内不进位加法开始,我筛选出了10以内加減法他容易做错的题目,每次都拿这些题目来考他。

仍然会错,一提醒再想想,就又做对,自动化没有完成。但是比前两次熟练多了。

我知道自己面临着选择:要么按部就班,反复地进行20以内甚至1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直到达成自动化为止,然后再进行下一步辅导。要么继续向前挺进,但每次都进行一两组10以内加减法的训练。

每到此时,我总会想苏霍姆林斯基会怎么做。

我想假如我是撖,如果每次被魏老师喊去,只是为了不断地做低级的题目,我一定会很自卑。有一天练习成功了,也没有多少成就感,因为别的同学早就会了。而如果没练习成功,我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只配做这些低级题目,甚至这些低级题目也不熟练。更重要的是,这种反复的练习会让我厌倦,从而让我的大脑不能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

低自我评价,不断的重复训练,这是不利于学习的。

我以前在高中教书的时候,喜欢将课文讲得很深。有同事听我讲海子,声称听不懂。回头我问学生,学生说能听懂。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深思。我有一个观念,老师不要考虑学生能不能接受,而应该首先考虑自己能理解多深。如果课堂上讲深了,大不了学生不理解,不会伤害到学生,但如果长期弱智的教学,是会伤害学生的。

学生不理解,往往也不是全部不理解,而是部分不理解。教学有一部分孩子不理解,只能感受,并非坏事。另外,学生知道有些东西很难,但不理解,也不是他的错,但万一理解了,就会非常有成就感。

 

2

 

10以内不进位加法以及10以内减法循例练习后,开始练习10以内进位加法,这是今天的核心。

从加数为9开始,一直到加数为5,反复地让他迅速报数,然后做拆解训练。通常是把小数拆解。中间,做了几组练习,一组是将10拆解为两个数相加,这是进位加法的基础,例如,10=1+9=2+8=……=9+1,同时练习了几组对任意数的拆解,为熟练掌握凑十法做准备。(这样的练习很重要,准备以后让撖的同桌经常跟他做练习)

在这中间,每一种加法都有好几种算法,数字不同,最优算法就不同。(并且对每一个人,哪个算法最优越,也经常不一样)例如,通常在做进位加法时,要将小的数拆解。但并不是总如此,例如我发现撖在计算两个相同的数相加时,速度特别快,因为他利用了高级程序乘法来解决。因此,在凑十中,对5+5=10最熟练,是完成自动化的。于是像5+6,他就可以拆解为5+5+1,而不用拆解为1+4+6,这是符合他的特点的。

抱着游戏的心态,我告诉他,其实加法还有更多的算法,例如7+6至少有6种算法:

7+6=3+4+6=3+4+6

7+6=7+3+3=7+3+3

7+6=6+1+6=6×2+1

7+6=7+7-1=7×2-1

7+6=10-3+6=10+6-3

7+6=7+10-4=10+7-4

当然,算法不止6种,我自己最喜欢的算法是:7+6=5×2+2+1。大家不要以为这种算法慢,对我来说,是最快的。

撖很惊奇,我跟他讨论这些算法。他说最后两种太复杂了。我说是的,计算就是要动脑,从各种算法中迅速选择出最优算法。

然后再进行一组练习,让他迅速说出算法,并跟他讨论算法的优劣。

他仍然会时常出错,错误通常出在1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不熟练上。不过,整体进步很大。

 

3

 

今天他状态好,我就继续加码,挺进。

第一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这个没难倒他,凡是出错,仍然是10以内不进位加法不熟练。

第二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但是要进位。例如,12+9。他就有些麻烦了,不过,至少今天,还能顺利地克服。

第三组,是两位数加两位数,但是不进位。例如,12+13。这下子,他有些顾此失彼了。例如,他会说成是15,加了个位,就忘记了10位。这正是我着力观察的地方,看他如何同时把握几个数字。

说明一下,这些计算,都是不写,在大脑中完成的。(他纠正我,说他不是在大脑,而是在心里,还用手摸了一下自己的心)只有当他想不出来时,我才写在纸上,但是不允许他列竖式,必须看着,然后直接报出答案。

如果不进位的话,他看着纸上的算式,已经可以报出来了。

接下来,难度就逐渐增加了,例如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这其中还有种种数字上的变化,不一一详述)

难度增加以后,我看他无法在头脑中把握,这超出了他的能力,就写在纸上,让他报答案,但仍然不许用笔算。

有些时候,虽然算错了,但能感觉到他的进步。

例如:19+38=

第一次他说是37,这是只加了个位,但却忘记了加十位。

第二次他说是47,我表扬了他,说进步了,能够同时把握十位与个位。(当然,不能同时在思维中把握进位)

第三次他说是57,我大大地表扬了他。

从这个过程中,能够看到他的思维变化过程。令人惊喜的是,在做某一道题目时,我要讲给他听,他居然伸手阻止了我!然后,我从他的表情和眼神,看到他陷入在思考之中。

当然,我也会跟他游戏,告诉他我有更好的办法解决,例如:19+38=20-1+38=20+38-1

 

4

 

最令人惊喜的一幕忽然就出现了。

我写了一道加法:37+56=

他眼睛盯着看了一小会儿,报出了答案:93

天呐!这是撖吗?我抱着他的脑袋摇了几摇,大大地表扬了他。我说能够不列竖式,直接看着就报出答案的,在他们班或许还没别的人能做到呢!(不知道是不是夸张了)我说,你看,你能!你能做得比别人更好!

要不要再出类似的题目让他做呢?

我想了想,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的这个成就是不稳定的,是我在反复拆解训练以及对思维过程的详细指导下实现的,我要让他保持这种成就感至少一天,明天再从较高的起点重新开始。

我决定出一道更难的,他做不出来的题目。

我事先告诉他:你做不出来。

结果他说:我能做出来!这是刚才的成就感激励的结果,可见人的自信就是这么来的。

我反复强调,这是最难的题目,这道题目要是能做出来,无论怎样的加法都不成问题。所以,只是让他看看,试试。

这道题目是:65+56

这道题目的干扰性非常强,有连续进位,有个位十位的干扰。

果然,他做不出来。

我借机再用了棋子摆进位,复习了一下位数的概念,演示了完整的做题目过程。他至少是明白了我的演示。

正好时间也到了,再表扬一次,然后,他也很开心,从椅子上进来时跟我说再见,要关上门时又和我说了一遍再见。

真是很有成就感的一天!

我知道仍然会有反复,但是,只要小孩有一次能达到,就说明并非不可能。只要有可能,我就有信心。

2011427日星期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