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学困生辅导手记(7)
(2011-04-18 19:16:12)
标签:
教育 |
分类: 罕台新教育 |
二年级学困生辅导手记(7)
文/魏智渊
今天是周一,4点10分刚过,我就去了办公室。补课4点50开始,我要提前做些准备。计划准备的内容:
1、出一组两位数加減法和一组三位数加减法。
这也是受苏氏的启发,如果一直停留在10或20以内的加减法,不但单调,而且不易掌握,可以在更高级的运算中检测和练习此能力。
2、提前读读《丑小鸭》,今天辅导撖读第一部分。
这一周,202班学习《丑小鸭》全文,挑战极大。(我记得仿佛初中语文课中才学习全文)对像撖这样连课文都无法读通的孩子来说,困难可想而知。所以我的辅导,与语文辅导产生了冲突。我今天想试试,在40分钟之内,既教数学,又适当地辅导语文。
结果到了办公室,没拿到《丑小鸭》全文,只做了两件事后就无所事事。一件是编制了24道计算题,一件是将一个放毛衣的盒子拆开,用笔在上面划格子,标明十位和个位。
1
今天撖来得特别准时。
我先问他,有没有在下面练习过10以内的加法?他说练习过两遍。看他的表情,比较自信。我心里想,以他目前的能力,还没达到自动化,(除非是相加的两数相同,他可以迅速报出,或许是因为乘法教学的缘故)因此反应出错是难免的,如果今天错得比上次还多,那是不行的,我得控制住节奏和错误率。
但是很不错,今天他反应很好,从1+1到1+9,比较流利,接近于自动化水平。后来,还是出错了:
2+4=7
7+2=9
其实是错了4道,因为我的巧妙控制,就成了2道,(上次是错了6道,控制以后是4道)总的来说,是有很大进步的。
要完成自动化,还需要更多的练习。但今天,我要换个办法让他练习。于是,我拿出我的题目,让他先做两位数加减法部分。这组题目,我也是动了脑筋的,难度不同,包括了一些可能的干扰,主要是测试他会在哪里出问题。
题目共12道,其中7道加法(其中4道涉及进位),5道减法(其中1道涉及借位)。我还提了一个特别的要求:不许用笔列竖式,直接口算,尽可能快地填写答案。
结果,他完成12道题目花了4分钟,7道正确,5道错误。错误的题目分别是:
78-32=65
99-72=22
89-57=31
64+46=72
21-12=11
这说明:
1、10以内不进位加法他基本上问题不大(进位也基本能做正确,像有一道73+27,他也做正确了)。
2、10以内减法,我一直没真正辅导过,他的问题较大。
最难的题目是21-12,他思考这道题目花了1分钟左右,但是还是没做出来。这种测试,会让我确立下一步的辅导重点。
我重点聚焦于两道难度较大的习题:
64+46=
21-12=
我拿出表示数位的格子,给他演示数位,然后让他在上面先摆出64,然后再摆出46,然后摆出答案并让我看到过程。
我发现他数位概念不清晰。(这是以后要辅导的重点)
再让他摆21-12,更是如此。我虽然进行了教学,但是心里总想着还要留些时间给语文,所以比较急,这一块仅且记下。
2
撖带来了两份打印好的《丑小鸭》,6500多字,密密麻麻地打印了6页。
因为没提前看过,有的字我也不认识,汗!
我跟撖说,有的字老师也不认识,看来得借一个字典了。去隔壁借了现代汉语字典过来,解决了两个麻烦字。
《丑小鸭》的第一段,就非常之难:
乡下真是非常美丽。这正是夏天!小麦是金黄的,燕麦是绿油油的。干草在绿色的牧场上堆成垛,鹳鸟用它又长又红的腿子在散着步,噜嗦地讲着埃及话。(注:因为据丹麦的民间传说,鹳鸟是从埃及飞来的。)这是它从妈妈那儿学到的一种语言。田野和牧场的周围有些大森林,森林里有些很深的池塘。的确,乡间是非常美丽的,太阳光正照着一幢老式的房子,它周围流着几条很深的小溪。从墙角那儿一直到水里,全盖满了牛蒡的大叶子。最大的叶子长得非常高,小孩子简直可以直着腰站在下面。像在最浓密的森林里一样,这儿也是很荒凉的。这儿有一只母鸭坐在窠里,她得把她的几个小鸭都孵出来。不过这时她已经累坏了。很少有客人来看她。别的鸭子都愿意在溪流里游来游去,而不愿意跑到牛蒡下面来和她聊天。
他基本上不理解。
有些词解释起来很麻烦,我想,要有两条路径,一是《丑小鸭》电影中相关部分(不知道会不会忠于原作?),一是PPT呈现关键词语。虚词他也不理解,但不要紧,关键是要理解实词,实词理解了,他可以意会整个句子的意思,潜移默化地就会掌握虚词。
我发现,他居然也不理解“蛋黄”这样的概念。于是,从煮熟的鸡蛋,讲到小鸡破壳而出,小鸭也类似。
读了两三段(只是初读,没再细致地引他进去),时间就到了。看来语数补课很难在40分钟内兼顾,怎么办?回头再想想办法。
撖刚一起身,就转过来朝我一挥手,笑了笑:“老师再见!”
嘿,第一次不必我提醒。看来,这些还是可以训练出来的么。
更重要的,是我觉得他和我已经建立起了基本的信赖关系,这是后面持续不断的学习的基础。
2011年4月18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