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复旦投毒案黄洋校园 |
分类: 杂文·评论 |
文/王者清风
黄洋走了,得知这一消息的吴教授在报纸下贴了一张A4纸,上面写了几个大号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吴教授的愤怒和不解,也是我们的疑惑。黄洋不治身亡,嫌疑人林某被刑事拘留,复旦大学投毒案留给我们的疑问和困惑还远没有结束。
昨天下午,复旦大学通过官方微博通报了这一消息,“我校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同学经抢救无效,于4月16日15:23在附属中山医院去世。”该官微同时将头像调至黑白,以示哀悼。同时被媒体披露的还有犯罪嫌疑人投毒者林某,是黄洋生前的室友,同样学习成绩十分优秀,是复旦师生公认的优秀学生。
据“新华社中国网事”昨晚发布的消息,“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遭投毒后,在开始几天无法判断毒素,治疗不起作用,直至第9天,其师兄收到一个陌生短信提醒注意一种化学药物,才让案情获得重大进展,警方依此很快查到了犯罪嫌疑人、黄洋的寝室室友林某。”最后检测出,黄洋中的毒叫N-二甲基亚硝胺,毒性很高,只有少数医学实验可以用到。
虽然警方还没有一个最终的定论,但种种迹象显示黄洋的室友林某很有可能就是投毒者,学习成绩优异,还是一个“用毒的高手”。整个事件的过程让人毛骨悚然,身边的室友,师生眼中的优秀学生,却做出了这种可怕的事情,让人有些想不通,我只能用“有才无德更可怕”来进行感慨。
在评判德与才的关系时,有句话说的很好,“有德而无才者虽不能造福一方,但总能行走于世;有才而无德者,必为人之祸患,小则破坏邻里,大则贻害四方。”我们在很多武侠小说中都见过用药的高手,一种是为人敬重的神医,普济众生;一种是让人痛恨的毒王,贻害人间。同样是在医学上有很高的造诣,却形成如此反差,差别点就在两个人的品德。
我们的教育不能只是对“术”的传习,更要重视对“德”的培养,有才有德是我们的教育初衷和宗旨,而且“德”应该是放在首位的。有才无德虽然能得到很多奖学金,获得师生的认可,但终究还是一个害人害己的社会渣滓,而且危害性会更大。清华大学投毒案还让人心有余悸,复旦大学投毒案又摆在了人们眼前,“医者妇人心”,对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不能偏颇,有才无德是教育的大忌,否者类似的悲剧还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