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少儿莫言中国《人民文学》语文出版社 |
分类: 杂文·评论 |
《企业党建参考报》 2013年1月14日 刊
文/王者清风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有关莫言作品是否该入选中学生教材的话题引起热议。语文出版社称,目前该社已确定将莫言作品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李敬泽认为,不要低估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莫言早期的短篇小说充满诗意,非常适合中学生读。(《京华时报》 10月14日)
10月11日,对喜爱文学的人来说是激动的一天,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接下来,在一连串“第一”和“打破”中,莫言和他的作品走进了大众的视野,被我们重新去阅读和审视。他的书被瞬间卖光了,人们也纷纷开始追捧莫言。继山东省推出莫言获奖邮戳后,语文出版社也要将其作品收入高中语文选修课本。这一做法看上去有些谄媚,但算不上坏事,对中学生是有益的。
反对者认为,对语文课本文章的选择应该慎重,整体上要保持稳定,不应过度追求时尚化、新闻化。我并不赞同这种说法,高中阶段语文的学习应该以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为主,老是去讲固定的经典不变,出不了什么教学问题,但也培养不出学生多大的阅读兴趣。适当的多元化,融入一些当今热门或流行的作品,更能丰富学生的认识,开阔视野看到更加多元和符合自己兴趣的东西。
再说,莫言的作品风格独特,有浓浓的泥土味又饱含着不羁的幻想,在今天的语文课本中是不多见的。选入课本也是一种补充和丰富,没有什么不好。
众所周知,语文课本对于一个人对文学的认识有很大的导向作用,尤其是对知识体系正在建立的青少年。正是基于此,很多人担心像《丰乳肥臀》《蛙》等莫言的作品会误导青少年,不利于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其实,这是多虑了,“不要低估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不要太高估了语文课本的作用。入选了很多人可能也不会读,即使不入选感兴趣的人也还会去翻。
正如,莫言获奖代表的仅仅是他个人成就,中国文学依然并不景气,但对中国的文学是有好处的,起码让更多的人能够去关注文学,喜爱文学。“莫言的作品入选语文课本”也大可不必那么惊慌,它改变不了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但对他们是有益处的,起码能够让他们多认识一位优秀的作家和他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