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困惑,地震我们如何自救?

(2008-05-29 10:31:08)
标签:

地震

汶川

分类: 热点评论

今天,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死亡人数的公布数还在不断攀升,让我们对地震时的自救有诸多的猜想:按我们的常识地震时躲藏在狭窄的小空间,可避免被房子倒塌时压到,但没有被房子压死又有多少人能活着出来?如果说真有上天在庇护的话,应该还有更多的人能够死里逃生。废虚下的生命从遇到灾难的开始起,在没吃没喝的状态下,生存下来已不容易,而且还远远超过了72小时的黄金生命线,从130、140、165……我们不能不感叹生命的奇迹,但好不容易从废虚中解救出来的人,多数人都肾衰了、血尿酸中毒了,3000多人从废墟中抢救出来后又离开了人世。藏匿不是最佳方案,那么地震来时,是跑,还是藏?

跳楼的女孩活了下来了,11岁的康洁她先是钻到桌子底下,在经过一秒时间考虑后在教学楼就要倒塌的一刹那,从6楼纵身跳下。康洁说:“我想与其在教室里被白白砸死,还不如拿自己的性命拼一会”。可是她奇迹般地居然没有造成多大伤害,小姑娘说:“教室有两边可以跳,我想一边是学校的操场全都是水泥地,一边是农民的田地,所以,自己挺了两秒钟选择了从有田地的一边跳下,我想手和头不能落地,努力让自己屁股着地,最后着地时居然只有腿被划伤。在我刚刚落地时楼房就全塌了。”非常幸运的是小姑娘在大震面前,居然冷静的选择了跳到松软的农田上,从而没有受到伤害。还有什么比面对死亡让人更恐惧,而这个小姑娘却没有恐慌,勇敢机智的作出了拼命的选择,这不得不让我们这些大人佩服她的冷静和勇敢,并为她的勇气和机智而喝彩。可这是不是一种常规的自救方法呢?

二十岁的小伙子蒋雨航被6层水泥板压了近123个小时后成功获救;像北川废墟中呆了164小时的六旬老妇也成功得救,但生命还能恢复正常运转的人很少;一个个在废虚下超过黄金生命线的人能活下来,多数都是靠喝尿,没有水难道喝尿是最好的方法?还有吃香烟和书本的,是不是在地下只要有东西吃都能从生理上解决胃的烧灼?一切可以挽救的生命的方法看起来几乎寥寥无几。

四川大地震,使每个人的心灵都受到巨大的冲击和震撼,正常的人在如此大的震撼面前都受到了伤害,有了更多的心理负担。人的本能恰恰存在着恐惧和害怕。我看到我身边的许多人情绪不稳定,许多人郁闷的心情无处发泄,有时对家人,有时对下属,有时在网上发泄郁闷的情绪。关注一些不是问题的问题,常常跟别人发脾气。因为地震很多人都处在一个心理应急期,对自己的不信任和对未来缺乏安全感。

不少人在私底下打听这样的问题:藏匿在桌子下或有承重墙的小房间里最后也无法获救,那是不是跳楼更好?为什么在废墟下靠喝尿反而能活下来?为什么长时间没有水喝很多人被救出来后会肾衰竭?在废虚下是不是吃什么都行,总比什么都不吃要好?为什么人在72小时后出现的是营养不良和肾衰竭?在废虚下做什么和不做什么,谁的机会多?

无庸讳言这次大地震它的灾难是不可低估的。面对生命的消亡,一退再退的生命价值底线再也无处可退,这种底线触底的本能反应便是抢救生命。在紧急的抢救之后,我们所有的人其实都面对着两种灾区和废墟。第一种是现实的四川灾区和废墟,另一种便是生命和健康的灾区和废墟。后一种其实早已存在,只是我们的抢救和重建在接踵而至的身体和心理“余震”中,显得异常孱弱。

是的,抹干我们不竭的眼泪想想,这场地震比海湾战争,两伊战争还要惨烈。随着时间的流逝,瓦砾下的血迹将被洗涤,它只能在人们心中留下永久的回忆。而在地震频发的我国,这次汶川地震绝不是地震的终结,而只是无数次地震中的普通的一次,我们还要着眼于防大震抗大灾的能力的探索与构建。我们应该像日本人那样,将预防地震的意识牢牢地根植于心里,具有强烈的灾难和忧患意识,同时还要对全民进行教育,让十三亿人都知道如何防范地震。

这两天我大量翻遍网页,始终没有找到专家科学地告诉我们:当地震来临时还是躲藏,但如何能在废墟中保存生命等待救援?解救出废墟后是不是没有办法避免肾衰?酸碱中毒?如果不幸被埋在废墟下,有什么吃什么,地震后都会下雨,接雨水喝是不是最佳的方案?实在没有雨水,喝尿也是最好的方法?我们的房子是如何建造的?我们的房子垮塌时会有什么规律?

我困惑,地震我们如何自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