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看教师音乐欣赏知识与教学能力准备

标签:
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幼儿教师标准教育 |
分类: 乐器学习 |
(本文发表于《学好前教育》2012年第9期,以下为册节版)
http://s13/mw690/4ea71d42te1c0064c4b8c&690
[写在前面]
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正式公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为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特制定《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正文]
当前国际诸多研究表明,真正最能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是教师,自国内幼儿教育引进竞争机制以来,幼儿园之间、公办园与民办园之间最大的竞争也主要表现在教师的竞争上。而教师之间的竞争、教师之间的素质差异最大的则表现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专业标准》强调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其中,音乐教育教学能力是指教师通过音乐教育对幼儿施以积极影响、引导幼儿音乐能力发展以及全面发展的能力。《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特别强调幼儿园教师要具有观察了解幼儿、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的能力;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等。为更好地实施专业标准《专业标准》,在音乐教育领域,教师需要加强音乐修养,特别是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教育策略综合运用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音乐欣赏与审美能力发展和全面发展。
一、
《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明确要求,如,教师要具备艺术欣赏的知识等等。因此,在音乐领域除了基本乐理知识,歌唱、律动、节奏乐等相关知识外,最重要的就是音乐欣赏知识,而恰恰这也是目前幼儿教师普遍欠缺的方面。
1、教师需要具备基本的音乐欣赏知识。
第一,调动欣赏音乐的情绪
第二,描画音乐的形象
第三,诠释音乐的感受
2、教师需要具备基本的欣赏与表演能力。
-
讲故事的能力
-
进入音乐情境才能表现故事情境
-
随音乐的变化进行语气语调的变化
-
适当的停顿也是美
-
快慢有别,要求与音乐合拍
-
动作与表情也是故事的一部分
-
幼儿音乐欣赏与表演游戏的指导能力
-
给幼儿自主活动的空间
-
正确把握游戏中的师幼地位
-
适时的介入和指导
-
创意表演的能力
二、
从《专业标准》来看,没有更多地要求教师的技能技巧,而是侧重于教师的审美能力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音乐作品是音乐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和载体。音乐欣赏作品的选择不仅是单纯的选择过程,而是音乐学习的过程和音乐能力综合运用的过程。可见,教师的音乐素养高低直接影响到音乐作品的选择,也就影响着音乐教育的整体效果。因此,教师应多多涉猎不同的音乐作品、加强音乐作品分析能力,更好地对作品进行选择。
1、幼儿音乐欣赏作品的风格与选用原则
2、幼儿音乐欣赏作品的分析
3、辅助材料的选择
三、
从《专业标准》的要求来看,幼儿园音乐教育越来越强调幼儿的音乐综合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因此,音乐欣赏与表演活动将称为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形式以及其他音乐教育活动的基础,是提高幼儿审美认知、审美情感和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建议采用情景创设、游戏表演和音乐图谱等教学策略来发挥音乐内在的特性和感染力,使音乐欣赏与表演活动成为愉悦性、认知性、审美性、创造性兼具的教育形式。
1、情景创设的策略
2、游戏表演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