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综合表演教学法儿童音乐教育学钢琴家庭音乐教育 |
分类: 音乐启蒙 |
孩子学琴,如果能每时每刻都能自发地保持很强列的兴趣和愿望,这是最理想的状态。理想的事情往往不是普遍的情形。何况,多数乐器学习过程中,的确包含有相当分量带有机械性的、单纯技术性的内容。这种练习,即使成年人也需要一定的毅力才能坚持下来。凭心而论,我们对孩子们是不能过于苛求的。然而,完全抛开了这种练习,学习乐器差不多就是一句空话。这就要求爸爸妈妈进行正确的引导。
每天练习时间最好严格固定下来,而且轻易不要变动。这样,可以借助规律的作用,是孩子逐渐养成习惯:练琴,是每天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情。这虽然不等于兴趣,却可能“习惯成自然”,保持练琴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明确目标有时会带来兴趣。应当让孩子明白,练琴是为达到具体的而不是泛泛的、一两个而不是过多的要求。只要孩子达到一两个要求,就要鼓励、表扬。让孩子觉得学琴并不是高不可攀或很费力而不讨好的。
所选的教材应有两类:一类是必弹的,另一类是选弹的。必弹的,包括有某些引不起兴趣的内容。可以适当少而精,但不能取消。选弹的,则可以鼓励孩子自己主动选择。
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观摩年龄接近的孩子的钢琴课。听到比自己好的会激发起“争强好胜”的上进心来;听到比自己差的,会产生某种荣誉感和自信心,这也可能转化为练琴的兴趣。
对懂事多的孩子,也可直接讲道理,进行思想教育。比如,孩子们大都喜欢看舞蹈,告诉孩子,演员们为了在台上跳出美妙的舞蹈,平时,一个简单的、枯燥的踢腿动作,每天都要做上几百次,这和我们练琴是一样的。
在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有时也不妨索性将琴课暂停一段时期。经验告诉我们,暂停一段后,孩子们学琴效果会更好。
在一定前提下,适度的压力应当是允许的,例如纯属因懒惰、贪玩、任性而无理不练琴时,就应当在讲道理的同时,施以适度的压力,也就是非练不可。所谓适度,就是说不要搞体罚、责骂。毕竟,学钢琴是一种美育。爸爸妈妈决不能用不美的方式达到美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