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尹浩鏐
尹浩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94
  • 关注人气: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總設計師何鏡堂 (一)

(2010-07-02 09:32:22)
标签:

杂谈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總設計師何鏡堂

 

                                  (原載香港明報月刊)                           尹 浩 鏐

 

                               一、邁著堅實的步履走來

 

 目前中國最吸引世界目光之所在,莫過於上海世博會,而世博會中國館的總

設計師竟然是我的老鄉和中學同窗好友何鏡堂。

 還記得,五十多年前,我們兩個小頑童,從家鄉石龍中學讀完一年級後,雙雙轉學到東莞中學。虽隔街而居,每天却总是結伴上學。鏡堂的哥哥喜愛繪畫,他也常帶著乾糧和畫板,跟哥哥到郊外寫生;我則喜愛文學作品,常從莎士比亞的書中尋仲夏夜之夢。在完成課業之餘,我們無憂無慮地發展各自的興趣。

 記得在中學畢業前的一個週末,我和鏡堂兩人到三十裏外的流花塔遊玩。 我們走在延綿曲折的盤山公路上,那山路,凹凸不平,曲曲彎彎,剛走過一彎的盡頭,轉過來又是一段望不到頭的路,如此周而復始,正是“山窮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傍晚,老天不作美,突然降起雨來。毫無防備的我們,濕漉漉地奔跑到大樹下躲避。抬頭遠望,只見朦朧中的流花塔,浴沐在如簾的雨絲之中,忽然若有,再顧若無。鏡堂說:“那塔不就是紀念袁崇煥的嗎?流水有情,青山有幸,長眠著令人景仰的一世英雄”。我望著塔,想到袁崇煥英雄而悲壯的一生,不免淒淒然。

    見我默不作聲,鏡堂又感慨道:“人生短暫,大丈夫生於世,不能只求一己之安,縱使享盡榮華富貴,死後也是塵土一杯,我們不能白白在世上走一遭,將來一定要為國為民做出一番事業來。”

 看著鏡堂興奮昂揚的神情,我生出莫名的感慨:明末腐敗,滅亡是必然下場,縱使袁崇煥未被冤死,他的奮戰也未必能挽救一個垂死的朝代,但他無私無畏、保家衛民的英雄氣概,卻千古不朽,萬代流芳。

    這場雨來得突然,走得迅速。在夕陽的餘暉中,群山朦朧,群樹挺拔,雨後流花塔清新的英姿,深深烙印在我們年輕的生命中。

在那激情燃燒的少年時代,我和镜堂豪情滿懷。曾以為,我们會一直牽著手快樂地走下去。但畢業在即,鏡堂聽老師說建築師是半個藝術家,半個科學家,萌發了學建築的念頭。我的家人則希望我當治病救人的醫生。兩個不知愁滋味的少年,懷著美麗的理想和憧憬,分別走進華南工學院和華南醫學院的校門,帶著悠悠的牽掛和諄諄叮嚀,各奔前程。

    未久,二十剛出頭的我,稀裏糊塗陷入政治漩渦,成了右派。畢業後,浪跡天涯,經香港、臺灣、加拿大,最後定居美國。如願當了醫生。

 鏡堂則放棄定居美國的機會,始終留在國內学习和發展,成為著名的建築家。

 1997年我開始回國講學,遇到同班同學陳家祺。當時家祺是中山醫科大學眼科醫院院長。從他那裏得知,鏡堂不但是院長、博士生導師,還被建設部授予 “中國工程設計大師”的榮譽稱號。之後兩年,鏡堂又入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往事並不如煙。我和鏡堂都忘不了兒時的情誼,曾在美國、中國,彼此尋找過,也曾擦肩而过,卻緣慳一面。未料,今年不期然竟然重逢于香江。

 鏡堂鶴髮童顏,笑起來還是小時候憨憨的樣子。看到他,我不由想起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那座巍峨瑰麗,氣勢宏偉的“東方之冠”,脫口說:“好小子!果然成就非凡!你在世界建築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我為你驕傲。作為同學,與有榮焉!”

他開懷大笑。在老同學面前,無須掩飾自己的真情。

“中國人才濟濟,這麼好的事,怎麼落在你頭上了?”我好奇地問。

 “一言半語,難以解答這個問題。我是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他說,自己遇上了從事建築設計的黃金時代。尤其在他當選院士後,適逢城市大建設,教育大發展,他主持團隊設計的專案接連不斷。對每個中標項目,他們都認真研究和創作,建成後獲得不少國家和省部級獎項。他本人另獲得國家首屆梁思成建築獎,當過兩屆全國政協委員,擁有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模範教師、南粵傑出勞模、建國60周年“十佳具有行業影響力人物” 等一系列榮譽稱號,並擔任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建築專家評議組召集人。在建國60周年中國建築學會評選建國以來300個建築創作大獎中,他主持設計的專案有13個獲獎,其中11項是他當院士後設計的作品。

凡此種種,可見他的專業實力何等雄厚。

古羅馬建築學家維特魯威說:“哲學可使建築師氣宇宏闊。”通過工作實踐,他深切地體會一個建築師,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思維方法,這是最根本的基本功。

他說:“建築是一門交叉學科,涉及技術、藝術和社會方方面面,既要具有1+1=2的邏輯思維能力,又要學會可能1+1≠2的辨證思維方法。設計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優選的過程,不但要善於學會抓主要矛盾,還要善於區別不同階段有不同矛盾和重點,先考慮什麼,後考慮什麼,從整體到局部層層展開,不要顛倒主次先後關係。另外,建築設計由於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必然有所不同,建築師的思維要靈活,要樹立變化和發展的觀點,對過時的東西要敢於自我否定,只有這樣才能向前發展,設計才會創新。這些都是建築師需要掌握的創作哲理。”

從實踐經驗中,他總結出“二觀”、“三性”相結合的建築設創作理念。所謂 “二觀”,即整體觀及可持續發展觀;所謂“三性”,即地域性、文化性和時代性。對每一個重要專案,他還都要求達到“三到位”,不但要有優秀的設計,還要善於總結經驗,在科研和理論研究上也要有所建樹。所以,他不但是建築設計家,也將建築設計作為科研專案,在理論上不斷創新和發展。同時,他還是位優秀的建築教育家,為中國建築事業作育英才無數。

 如此這般,鏡堂邁著堅實的步履,腳踏實地,走向自己平生最光榮的使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