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總設計師何鏡堂 (二)

(2010-07-02 09:34:31)
标签:

杂谈

                                   二、傳統基石上的現代創新

 

    2007年4月25日。鏡堂永遠忘不了的日子。

    這一年這一月的這一天,國家決定在全球華人中徵集2010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設計方案。鏡堂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激動和高興,當即行動,组织团队設計了一個兼具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精神、命名為“中国器”的方案投標。在同時投標的344個方案中,幾經研究,最後決定起用华南理工大学的“中国器”和清華大學的方案,組成聯合設計團隊,综合方案命名为“东方之冠”,由鏡堂任總設計師,下設三個副設計師,分別由清華、華工和上海民用建築設計院各派一名設計師組成。這個團隊,集中了京、滬、穗三地建築界的精英,分工明確,合作無間,開創了中國建築師合作的先例。“當我們的工作與全社會的需求一致時,就會激發出巨大的能量。中國館可以說是舉全民之力建成的。”鏡堂自豪地對我說。

    中國館看似官帽,又如糧倉,還像我國古代建築裏的斗拱。是傳統文化與現代創新交融的結晶。

我問他,設計中國館的理念是什麼?

    他說,傳統是穩定社會發展和生存的前提條件,但只有不斷創新,才能顯示出其巨大的生命力。沒有傳統的文化是沒有根基的文化,不善於繼承就沒有創新的基礎;而離開創新,就缺乏繼承的動力,會使我們陷入保守和復古。

   “推動文化發展,基礎是繼承,關鍵是創新,這需要我們有超越前人的勇氣和激情,在吸收傳統文化精華的基礎上,不斷增強原創能力。繼承傳統,立足創新,創作有中國文化和地域特色的現代建築是時代對我們的要求,也是當今中國建築師的歷史責任。”

   “在資訊技術風暴推動的當今,世界文化趨同浪潮正席捲全球。在此大背景下,重視本國文化傳統,正確認識和對待現代與傳統、外來文化與地域文化的衝撞,尋找彼此結合的途徑,創造有中國文化、地域特色和時代精神相結合的現代建築,是當今中國城市規劃師和建築師的歷史使命。”

他認為,和諧觀是中華建築文化的核心。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歷經數千年的盛衰、融合和發展,傳承至今仍然生生不息。中華先民在中原大地定居繁衍,頑強應對來自大自然的嚴峻考驗,順應自然環境的變化,使人與自然和社會融為一體,逐漸形成儒道互補的哲理思想,以及與之相配的“天人合一,師法自然,和諧共生,厚德載物”的價值觀,其核心觀念是和諧。

    和諧的哲學思想在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中都有過精闢的論述。孔子說“禮之用,和為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荀子說“萬物各得其和而生”。董仲舒說“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可見,“和”是指有差別的事物之間的平衡與統一,“同”是指無差別的事物之間的統一。和諧觀念認同世間萬物在保持相對獨立性、多樣性的基礎上,相互聯結構成事物的統一體,達到不同而調和的境界。認識和理解和諧觀首先應承認事物矛盾的存在,尊重差異,包容多樣,以辯證的觀點去分析和化解矛盾。和諧是一個動態的漸進的變化過程,舊的不和諧解決了,新的不和諧又會出現,事物總是在不斷出現矛盾,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中向前發展的,和諧也是在事物發展的過程中動態實現的。和諧觀是中華文明在政治主張、哲學思想、藝術審美和倫理道德各個層面的共同文化思想,也是中國建築文化的核心思想,這是中華文明寶貴的思想財富,也是我們從事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的智慧源泉和價值取向。

    中國傳統建築文化思想及其生成的建築元素和特徵,是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和寶貴遺產,也是我們從事中國現代建築創作可以借鑒的寶貴財富。

    歷來世博會是世界各國人民交流文化思想,展示科技和文化發展成就,展望人類美好前景的盛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申辦成功,得益于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改革開放以來國力的強盛,這是第一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的盛會,也是一次中國人展示自己氣度、智慧和力量的百年盛事。

    談得興起,沒等我繼續發問,就像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課似的,鏡堂話語滔滔。

    他說,中國館的設計,面對“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這個文化內涵極為豐富、特色鮮明的主題,他們反復思考兩個問題:一個是如何包容中國元素展現中國精神,體現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特色;另一個是中國館如何順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表達當今時代特色和科技成就。中國特色和時代精神是中國館建築創作的兩個基本點。

中國歷史悠久,哲理清晰,文化內涵極為豐富,很難以一個俱像的造型來概括。通常對一個國家的認識,首先是從這個國家提煉形成的“文化符號”中得出印象的,外國人看中國,也常常從代表中國的“文化符號”中去認識,例如從漢字、京劇、中國服式、水墨畫、中國紅等“文化符號”中形成對中國的印象。

    中國數千年歷史,有一大批國寶級出土文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鬥、鼎、器皿、瓷器等造型精緻、藝術高超,是世界級文化精品。

    中國的城市規劃、建築、園林,更是特色鮮明,獨樹一幟,這些都構成中國輝煌的文化藝術遺產。

我忍不住插問:“世博會中國館已建成開放,它騰空而起,氣勢恢宏,予人以泱泱大國氣勢,贏得一片讚譽聲。作為一個中國人自己設計的世博會核心建築,它對中國建築界意味著什麼?對中國建築之路有何啟發?”

   “這次世博會總結了全世界的文化技術和科學成就,各國都用不同的管道來表現,一些文化歷史比較悠久的國家,比如中國,是難得的向世界表達自己文化的機遇。但是這種表達必須用現代手法來完成。有些國家,比如泰國,歷史文化特殊,也用文化來表現,這算一種類型。西方國家則多用高科技來表現,宣揚本國這方面的成就。還有一種類型,展現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宣揚自由、豐裕、休閒等生活狀態。總之,各國皆用最適合的方式表現自己。”他說。

    有人懷疑中國館跟日本的光明寺有些雷同。對於這個疑問,鏡堂表示,他不知道日本有光明寺。它建在哪里,什麼時候建的,有机会也想看看。“其實不管人家怎麼評說,中國館的設計是有根有據的,都來源於中國文化。中国馆建成后,看过的人不管是说像斗拱、粮仓还是官帽,但都说是中国的。日本的建築也來源於中國文化,唐代時傳過去的。若說它們都像斗拱,如果追根求源,其實還是中國的東西。當然,斗拱是中國建築的精髓,已成為一個世界認同的文化符號,別人也可以用。就像金字塔是埃及的東西,但並不能說其他國家就不能用,中国馆很大,无论尺度、功能、材料、色调、建筑元素表达都不一样,提意見和建議的人,要先瞭解我們的創意是怎麼來的,最好到中国馆现场感受一下”

    中國館的設計,從中國傳統的和諧觀哲學思想中,從表達中國“文化符號”中,從國家頂級鼎冠文物造型中,特別從中國傳統城市,建築和園林中綜合領會,整合,提煉,以現代材料,加以環保理念,通過空間立體構成“東方之冠”的建築造型,體現中國哲理思想,整合中國元素,融匯現代科技特色,表達中國文化精神。

我決心將甘當小學生進行到底,提出許多具體問題。鏡堂不厭其煩,向我這個大外行,詳解了中國館主要部位的建築意象所象徵的含義。我將之簡略歸納如下,與見者分享:

華冠矗立 天人合一

    國家館騰空升起,居中矗立,成為凝聚中國元素、象徵中國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體;地區館以舒展的平臺基座形態映襯國家館。國家館與地區館功能上下分區,整體造型主從呼應,隱喻了中國傳統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

剛柔並濟 盛世和諧

    國家館剛直挺拔,雄偉壯麗,大國氣度雍容顯現;地區館建築輪廓依地形而生,柔性,親民。架空升起的整體形態整合出不同標高、連續的城市公共活動空間,展現一個屬於城市服務大家,面向世界的中國盛世和諧舞臺。

    經緯網路 主軸統領

    總體佈局吸取中國傳統城市構成肌理的特點,整合南北綠地,協調世博園區主軸線規劃,形成坐北朝南,縱橫建構,主軸統領的整體格局,體現了中國經典的建築與城市佈局的智慧。

    傳統構架 現代權威

    國家館的空間構成抽象於中國傳統木構架的營建法則,以縱橫穿插的現代立體構造方式,建成一個邏輯清晰,結構嚴密,屋屋懸挑的三維立體空間造型體系,在繼承傳統建造思維的同時展現出現代工程技術之美。

    鬥冠鼎器 華夏意象

    騰空升起的整體形態使國家館主體形象壯觀大氣,並讓公眾對中國的斗拱,冠帽,禮器“鼎”等傳統器物建立起某種聯想。四組巨拄托起上部展廳所形成的巨構空間成為一個提升人類精神的體驗場所。

中國之紅 和而不同

    紅色在不同有歷史時空中呈現出多元的審美表達,中國館的紅以有微差的四種紅色組成莊重大氣的整體效果,以及紅色印象和風格的佈局延伸“中國紅”的內涵,並由上到下通過漸變的手法由深到淺,以增加建築整體的層次與空間感。

    疊櫞文字 現代轉譯

    国家馆每面31个“红色印章”,分别写上东南西北四个篆体文字,同时又起到通风的作用。地區館建築外牆利用金屬百葉有規律的拼合方式,類比由二十四節鐫刻的疊櫞體文字,文明的密碼得到傳達繼承,中華人文歷史地理資訊得到現代轉譯。

    城市花園 園林萃集

    地區館屋頂花園立意於圓明園九洲景區之形制,繼承我國“園中園”式的集萃園林傳統,以碧水環繞的九個島嶼象徵疆土之廣,分佈於其上的不同景觀代表山河之瑰麗。

    經典再現 茹古涵今

    國家館的展示設計以過去,現在,未來的方式展現“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充分呼應2010上海世博會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地區館將為全中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提供展覽空間,展示出中國多民族的不同風采,以及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發展成就。 

    時至今日,世博會已經走過了158個春秋,一個半世紀的積澱,世博會曆久彌新,激發了人類創造物質財富的積極性和熱情,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中國館是上海世博會一個面向世界展示中國的大舞臺,展現了中國的光明遠景。

    與老同學、總設計師鏡堂相聚歡敘,他的一席話,讓我對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讚美不僅不再盲目,更添肅然起敬。 

 

                                                                        2010年5月6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