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宁远专栏
据美国财政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4月底,中国持有美国各类国债总计7635亿美元,略低于3月底的7679亿美元。也就是说,4月份中国减持了约44亿美元美国债。
这是自2008年5月以来,中国持有美国债量的第一次下降。至少表明中国在长达一年的时间内,在次贷危机四海翻腾之中,尤其是面对国际国内众口一致反对过度持有美国债之后,终于暂停了连续增持的动作。
但该变化只是4月一个月的结果,时间太短,任何对此有经验的投资人,都无法做出准确的分析。
假设这次是真的看到风险,想套现减持,以不到总持有量千分之六的减持额度,也就是一次无济于事的小交易而已,实在难以看出对中国持有美国债的仓位有什么实质性影响。
因为中国持有美国债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涉及中美之间的经济结构和双方的安全。以中国目前的持有量超过美国债总额的百分之六,任何单方面改变这种投资和负债的结构都十分困难。
这当然是很不合理,尤其对中国来说,若一味不变,穷人借钱给富人花的不合理现象还将继续。“富杨白劳”依然还会不负责任地推销其国债,可“穷黄世仁”似乎毫无其他选择,只能被动接受。
而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债,面临四个问题:一是美国债回报低;二是中国已持有的美国债,单一投资品种接近中国整个外汇储备的40%,投资比例极度畸形;三是汇率变化将导致美国债对人民币而言的贬值;四是通货膨胀使得美国债直接贬值。
但停止购买美国债,甚至沽出,美元就会立刻贬值。中国的损失直接兑现不说,甚至会引起不比次贷危机小的全球金融动荡。可以说,如果大规模减持美债,中国除了立即兑现投资风险外,对中美金融格局并无多少好处。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美国债虽然有千般不是,对中国来说,却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因为从消化中国巨额美元储备来说,虽有包括建立一揽子不同货币的外汇储备系统,和趁低吸纳原油以及其他大宗商品等投资去处的选择,但无论市场容纳的宽度和深度,都还不能与继续购买和持有美元资产相比。
比如在全球范围投资大宗商品的策略就不现实。不仅风险波动更大,而且在许多重要资源的品种上,需要涉及的政治因素会更多。
我国有近两万亿外储,排名世界第一,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大的一笔外储。如何在国际、国内金融市场上运作?难度之大———
别说遇见了80年来最大金融危机,就是世界经济风平浪静,这么大额度、近乎全现金状态的资产如何管理,天上神仙也要发愁的。
中国想把风险降下来,降低过度持有美国债的风险,也许眼睛不能只盯美国债如何,不能为美元而美元。能否跳出买与不买、持有和减持美国债之外另辟蹊径,则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更久的时间。但目前这次小小的交易,却不能作为结构性改变的任何依据。(陈宁远
财经评论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