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死刑犯有没有资格建议废除死刑

(2009-04-21 14:49:40)
标签:

杂谈

■ 舒圣祥
    震惊全国、残杀8人的恶魔熊振林16日被执行死刑。临刑前,熊振林还在辩解自己“本质不坏,不是杀人恶魔”,杀人是因为自己“内心很苦”。但同时表示,自己做的事自己愿意承担责任,没有太多的遗憾。他还对我国刑罚制度提出建议,“从和谐社会角度考虑,国家应废除死刑”;并对死刑执行方式提出要求,要求“用药物注射”,因为“用枪打很疼”。由于随州没有药物注射死刑的条件,执行人员对熊振林实行的仍然是枪决。(4月17日《武汉晚报》)
    无论如何,任何一个生命的离去都不值得我们庆贺——— 这是美国电视剧《越狱》中的一句台词。可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个死刑犯被执行枪决,透过成千上万网友的留言,我却听到了一阵阵刺耳的叫好;其实又何止是叫好,我仿佛看见无数愤怒的手指,在指着那具一动不动的尸体大声辱骂,恨不得拿上皮鞭将这个“恶魔”的尸身抽成肉浆……
    对于熊振林要求“用药物注射”,网上充斥着嘲笑之声:当初杀人的时候为何没想到那些受害者也会“怕疼”?这样的反问貌似充满正义感,实则没有多少道理,问题的关键只在于:死刑犯有没有选择死刑方式的权利?我国法律虽未对此进行明确,但站在人道主义的角度,死刑犯显然应该享有这样的权利;即便只在平等的角度,既然药物注射死刑已经有其他死刑犯使用,熊振林当然也有权提出要求。
    当然,熊振林遭到讥讽与辱骂最多的,还是他“从和谐社会角度考虑,国家应废除死刑”的建议。有人说“普通人建议废除死刑是出于人道主义,你有什么资格建议废除死刑?”也有人骂“真是无耻到极点,可以死一万个来回的人竟然还恬不知耻地说三道四。”更有人主张应该恢复“凌迟”、“斩首”等死刑执行方式,最好能公开处决……
    康德告诫过我们,人永远只能是目的而不能是手段。死刑犯在临刑前也仍然是人,而不是物。一个人在临刑前的遗言,应该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为何我们会觉得除了无耻还是无耻呢?何况,他只是以一个死刑犯的身份,对早已成为法学界热门话题的“废除死刑”表达观点而已。无数事实证明,一个“本质不坏”的人,是很有可能在诸如“内心很苦”之类的个人特殊境遇之下,犯下滔天大罪的。熊振林只是从自己的个人经历,试图让大家看到死刑可能不尽公平的另一面;即便我们不能同意,但至少也应该引起思考,而不是嘲笑。
    如有学者所言,死刑是公正而不人道的。死刑能否废除,取决于民族心理对于公正感与人道发生冲突时的取舍。即便我们暂时不能废除死刑,那也不意味着在追求“杀人偿命”的公正感之外,任何人道主义都是多余的。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发生后,与32个遇害者一道,凶手赵承熙作为第33名遇难者,得到了同样的祭奠,因为“他曾经是我们中的一员,他做了这样天理难容的事情我们也有一份责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也是受害者”。熊振林虽然杀死了8个无辜的生命,可他的生命离去并不因此而毫无怜悯的价值;更何况,任何人都不会是天生的“杀人恶魔”,熊振林又何尝不是另一层意义上的受害者?

又见把公民逼成专家
■殷国安
    父母认为是医院注射了耳毒性药物导致婴儿耳聋,状告3家医院。两级法院都以诉讼时效已过为由,判患方败诉。为了帮儿子维权,本对法律一无所知的父亲苦读6年,最终通过了号称中国第一考的国家司法考试。现在,患儿已上大学,维权还在进行。(4月17日《成都商报》)
    为了维权,一个普通公民通过学习有关法律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简直成法律方面的专家了,这实在可敬可叹,这样的故事倒是可以入选“感动中国”的。但在中国,这并不是绝无仅有。几年前,重庆忠县农民周泽桂的妻子腿部骨折在接受一次小手术后,却又面临截肢。而两次医疗事故鉴定均称“不构成医疗事故”。为了打赢官司,周泽桂去书店抄医书、记笔记近十万字,写出了一份让司法部的医学专家也称奇的 “医疗事故鉴定报告”。但成为“医学专家”的周泽桂还是没打赢官司。于是,他开始学法律,经过8年努力,成为医学和法律的“双料专家”后,他终于等来胜诉的判决书。
    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老百姓先得把自己变成专家,这既使我们感动,更使人感到悲哀。感动的是他们的精神和毅力,悲哀的是他们的事迹不具有可复制性,大多数人无法通过这样的办法维权。所以,这其实是法治的悲哀。一个人作为专家固然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利,可即便他就是一个白痴,其合法权益也不应该被侵害。
    但是,我们现在维权却越来越需要把自己变成专家了,就是想维持正常的生活,也得把自己变成专家。政府也经常教导我们,为我们变成专家提供条件。例如,经常提醒消费者怎样识别注水肉,哪是抛过光、涂过油的大米;劳动部门也提醒打工者,注意签订合同,认真学习劳动法,为自己维权等。看这架势,我们如果不弄懂各方面的知识,真的寸步难行了。怪不得说现在是“学习型社会”,你不学习,就不能规避生活中到处存在的危险。
    公民需要把自己学成专家才能维权,才能生存,这样的维权、生活成本也忒大了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