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九器
谢晋走了,中国电影艺术界的一代大师陨落。
散文家余秋雨曾感慨:“在这风风雨雨的半个世纪,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如果没有谢晋,一大批中国人如果没有《红色娘子军》、《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等电影可看,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失落
?”一句感慨道明谢晋和他的作品于国人心中的分量。
如果以1978年作为新中国的历史分野,谢晋是为数不多的能够从容横跨 “1978前后时代”的著名电影人。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女性三部曲《女篮五号》、《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到八十年代的反思三部曲 《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谢晋始终以细腻的人物表现入手,注入那个时代最深刻的历史印记,而这种印记重重撞击了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文化心结。这种将时代主旋律与艺术创新、历史潮流与时代特色、集体主义与个人价值、讴歌与批判巧妙糅合的能力,在中国电影史上堪称一道难以翻越的高山。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走上了一条尊重个体与人性、解放思想与艺术之路,谢晋的事业巅峰也永远定格在那段生机勃勃的年代。《天云山传奇》、《芙蓉镇》成为谢晋漫漫人生中最大的艺术惊叹号,“文革”的批判、人性的尊崇、良知的呼唤,这些1978年后最伟大的文化主题之一,皆通过最朴实无华的平凡故事娓娓道来、见微知著,以直通人心的艺术效果引发了一个时代的震撼,并成为经典刻入历史。谈起中国电影,谈起百年中国电影经典,它们无疑都是绕不开的巨擘。
尽管谢晋的导演模式也被诟病具有某种历史特定阶段的刻板烙印,尽管谢晋也曾被批评为某个疯狂的岁月涂脂抹粉,但观其一生而言,他对职业的执着追求、对人性真善美的坚守、对历史的反思、对电影艺术的独立思考,是当下中国诸多导演、电影人无法望其项背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自然也有一个时代的艺术表达手段和叙事方式,如果说谢晋纵横数十年是那个时代的大师,那么,在商业浮华、人性张扬、文化多元、兼容开放的新时代,谁能将电影艺术的真谛和时代的脉搏巧妙糅合在一起?是第四代、第五代导演,甚至第六代导演吗?我们看到过灵光一闪、心灵震撼的新作,但那究竟是一纵而逝的流星还是恒久不灭的恒星,历史尚未给出答案。
谢晋之后,谁将超越谢晋成为新的大师?纵使商业的媚俗给电影戴上沉重的枷锁,纵使精神的桎梏为艺术插上满眼的藩篱,纵使浮躁的社会为经典铺设道道减速带,我们依然相信未来,相信只要希望永恒,踩着大师的肩膀就一定有人后来居上,超越大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