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市长信箱”为何失信于民

(2008-08-30 14:47:12)
标签:

杂谈

  ■ 冯海宁

  重庆一家建筑公司的施工款遭到巴南区体育局拖欠,公司负责人向市长公开信箱求助。市政府值班室当即转市建委办理回复称,巴南区体育局将于7月30日前向公司支付180万元工程款。但如今一个月已过去,建筑公司至今没收到一分钱。(8月29日《重庆晚报》)

  在这一事件中,企业收不到

拖欠的工程款,就无法支付农民工工资,进而影响农民工的娃儿开学。可见,“市长信箱”不仅失信于一家企业,更是失信于农民工、公众。众所周知,“市长信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电子信箱,而是关乎政府与市长信誉的重要的民生问题沟通渠道。

  “市长热线”、“市长信箱”等现代化沟通渠道,自从出现以来就很受各方关注,政府高度重视,民众热情追捧。然而,一些事情发展往往出人意料。比如,刚推出“市长热线”时,政府与民众的沟通畅通无阻,可后来很多热线要么打不通,要么反映的问题石沉大海,部分“市长热线”实际上变成了“冷线”。

  再比如,在一封来自重庆“市长信箱”的信中,荣昌县政府办理的一个不到400字的回复,竟然把“医师”错写为“工程师”,“投入使用”错写成“投稿使用”,出现四处明显错误,引来一片批评之声。尽管现有的官民沟通渠道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由于没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市长热线”、“市长信箱”等仍然是民众求助政府的希望所在。

  重庆这家企业通过 “市长信箱”追讨工程款,显然是无奈之举。求助“市长信箱”,既想起到催促的效果,又想得到准确的答复,却不曾想被“忽悠”。当然,“市长信箱”不是故意“忽悠”民众,而是下级部门忽悠了“市长信箱”。

  但问题还是出在 “市长信箱”上。如果“市长信箱”背后有一套完整合理的行政程序,相信就不会被下级部门所“忽悠”;如果市长们亲自过问“市长信箱”,对每一条求助信息都能高度重视,相信再给下级部门多借几个胆,也不敢去忽悠市长。说到底,“市长信箱”有“市长”这个名,却无市长的权与威。

  可以说,“市长信箱”失信于民,就等于是政府失信于民、市长失信于民。这显然不符合现代政府的执政理念。在笔者看来,重庆“市长信箱”未能兑现解决工程欠款承诺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虽然有“市长信箱”,但缺乏配套的相关制度和协调机制;二是虽然称为“市长信箱”,但有名无实。

  因此,政府要想与民众沟通,不仅要建设便捷、畅通的渠道,更在于如何解决民众求助的问题。尤其对于民众的求助,即使做不到百分之百的满意回复,但至少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回复。只有如此,“市长信箱”才有存在的意义,否则,“市长信箱”就被认为是“忽悠信箱”,不会越来越热,只会越来越冷。

  笔者以为,对于下级部门忽悠“市长信箱”的行为,相信会受到处理,但“市长信箱”有必要就“忽悠”民众一事公开道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