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立竿与见影

(2008-08-30 14:46:10)
标签:

杂谈

  ■ 叶志军

  这是新闻辈出的一周。上至国家庙堂,下到民间江湖,均有井喷式的消息泉涌,弄得兄弟我手指头循环用了好几回。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最大遗憾就是挂一漏万,为了避免这种尴尬,不才立了一个竿出来,至于究竟能见到什么影,各位看官上眼。

  本周最大的重头戏莫过于25日上午在北京开幕的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从要审议的多项法案的内容看,无不与你我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格外值得关注。而明确提出要追究泄露、窃取、收买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刑事责任就成了关注度排行榜的首选项。

  之所以这么说,盖按照国际惯例个人信息保护是一个基本人权问题。而从已发生的被泄露的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例来看,其主体大多为那些拥有合法获取个人信息途径的公共机构。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如果投射在民众心里的是一条条歪歪扭扭的影子,一定是立的竿子有问题。而对于最高权力机关来说,重新立好有威慑力的竿子,是得人心的当务之急。

  与此紧密相关的无过于“人肉搜索”是否应该入罪的问题。窃以为这和在公共机构面前个人信息拿起法律武器略有不同,“人肉搜索”的参与者大多是那些处于某种目的的自然人,就像既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水一样,“人肉搜索”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大可不必因为看到可怖的影子,而连竿子一起砍掉。

  和一戳了事的实用派比起来,更多时候立竿这事儿其实是个技术活。“立竿见影,呼谷传响。”要求不仅要竿子的尺度拿捏好,更要选择好合适的立竿时机和地点。譬如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任你立出百尺高竿,恐怕也不会有一丝影子;而在阳光斜照时,则会事半功倍。

  在集体腐败和小金库的关系上,恕我愚钝,实在看不清哪个是竿,谁又是影。这种“一竿子打倒一船人”的做法,到头来也许是“八竿子打不着”。毕竟,在一个严重不对等的因果链中,如果你无法由竿子知道影子,也就无法从影子推测竿子。而这样的一笔糊涂账,又会有什么镜鉴意义呢?

  听过见竿不见影,看过见影不见竿吗?在云南某地的高层论坛上,讲座前多位人士的客套话竟足足讲了80分钟。乖乖,没听过“浪费他人时间等于谋财害命”吗?当然,秉持“为得影子强立竿”的并不是独此云南一家,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本月正式开工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遭来八成以上的网民板砖。在见惯了大到黄帝故里,小到牛郎织女故乡的喧嚣之后,我们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影子不重要,重要的是看怎么立竿;比立竿更重要的是,要看竿是谁立的。

  偏偏有人就不信这个邪。你不是“衣冠不整禁入”吗?我就“穿西服打领带者坚决不接待”。和这样商业噱头的小儿科比起来,“零分状元”押上的可是自己的身家性命。殊不知,这都什么年月了,谁还稀罕“白卷英雄”?堂吉诃德可不是那么好当的。仿照当年吴佩孚的批语,送李坚同学八个字:高考何辜?且先补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