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一盛行准有人在打盹
(2008-08-07 14:03:36)
标签:
杂谈 |
■ 禾 刀
日前,有网友发文称,康师傅矿物质水广告中声称的“选取优质水源”,原来竟是自来水。文章发布后,众多网友纷纷指责康师傅涉嫌虚假宣传。对此,康师傅方面5日向《每日经济新闻》承认,其杭州生产基地所生产的矿物质水确实是城市自来水净化而成的。
口口声声称“选取优质水源”的矿泉水原来不过是净化了的自来水,当潜规则被撕开华丽的外衣,真相毕露时总是令人啼笑皆非。按照《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GB8537-1995)规定:饮用天然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泉水。将自来水净化后勾兑成矿泉水,其做法与那些用酒精和水勾兑生产假酒的地下作坊没什么不同。
康师傅之所以敢于这么做,当然还是动了一番脑筋的,比如他们不说是天然,而改称“优质水源”。自来水到底是否算得上优质水源,这至少缺乏法律条文界定。也许是标准制订者一开始就没觉得矿泉水除天然之外还可以生产自来水型的矿泉水,也没觉得这还会成为一个问题,以至无论是现行矿泉水生产标准,还是前不久公布的修改草案,都只是对天然矿泉水的标准进行了明确,至于天然之外的其他类型矿泉水(姑且以此称呼)没有涉及,这样一来,那些生产厂家便可借钻法律空子之机,堂而皇之地蒙骗消费者。
按照惯例来看,一种“潜规则”的形成往往需要“发明者”,然后由少到多,由小到大,以至不断发展壮大。“潜规则”要想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必然离不开监管者的视而不见,否则便可能被扼杀于萌芽状态之中。这也就是说,用净化自来水生产矿泉水的业内潜规则,也绝非一天两天,在这段漫长的日子里,质量监管者,市场管理者到底是不知还是装不知,或者是熟视无睹呢?退一步讲,就算当初对这种非天然的矿泉水真就存在执法空白,针对渐成气候的非天然型矿泉水行业,及时建议补充修订相关质量标准和有关法律,至少可以引导规范一个行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对于企业的创造发明我们当然要鼓励,但鼓励并不包括那些挂羊头卖狗肉之举。其实,任何一种“潜规则”行为的盛行,背后都离不开相关监管部门的“打盹”。因为“打盹”,所以他们对潜规则能够保持足够的麻木,对市场中涌现出来的这些新情况新现象不是及时地展开研究,揣摩对策,而是漠不关心,坐视不管。而生活事实告诉我们,许多监管制度的形成只会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可能总是做到先知先觉,作为社会制度神经末梢的社会监管单位,如果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敏感作用,潜规则又怎能不盛行?当我们的社会频频因为层出不穷的潜规则而疲于应付时,首先应该反思的是,究竟是谁在潜规则面前频频失语,这远比事后的反思更有意义更有作用。(相关报道见B2版)
前一篇:“拾荒理论”已经出笼了吗
后一篇:宽容口罩后的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