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拍脑门拍出个“桥坚强”

(2008-07-27 14:30:07)
标签:

杂谈

 “砰、砰!”随着指挥人员一声令下,年满40岁的沱江一桥桥身尘土飞扬,江水震起浪花。震耳欲聋的巨响沉寂后,围观者却发现:大桥岿然耸立,桥墩完好,桥拱和桥面都好好的。

  “此桥改名为桥坚强或者叫桥强坚”,这是一位网友的感慨言论,饱含了无穷的民意心酸。我虽非专家也知道,鉴定一座公共建筑物是否

为危险物,需要专家和勘查人员实事求是、不厌其烦地实地勘察,拿出言之凿凿的数据,动用严谨的行政和专业程序,这才算是客观、科学、公正、负责的处理态度和“报废原则”。这是对公共财政的负责,也是节约型社会不可或缺的社会理念。

  简阳市将这座服役40年的桥梁鉴定为危桥,却没有拿有说服力的鉴定数据,当地官员只是说“一直带病服役”,“地震后,该桥病害加剧,经过检测对比,已属5类病害”,“承载力已很差,不能再服役了,所以决定将其爆破,规划一座新桥”。可以理解官员的“负责”,但只在简单的检测对比后,将震后余生的大桥鉴定为危桥,是否有点草率和操之过急?特别是这座建于1968年的桥梁,那个年代的建筑质量还是比较过硬的。最终,“打了2000多个孔,埋了380公斤炸药”、“一声猛烈巨响传来”、“桥体依旧耸立”!看来,心急火燎地炸桥,而危桥却很不给“面子”,“炸药都炸不垮,哪叫危桥哦?”危桥成了“桥坚强”,这真是一种绝妙的讽刺。

  还是68岁的李寒江老人说得实在,“该桥炸药都没炸垮,说明还没到非炸不可的地步,或许修一修,还能用上几十年”。如果有关部门事先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检测,而不是政府一意孤行的 “独家鉴定”,这种“拍脑门决策”以及由此造成的行政荒唐本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当地政府经济倡导“节约为本、拒绝浪费”的发展建设理念,这种不负责任的公共财政的浪费更是可以避免的! 雷泓霈(相关报道见A7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