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意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2008-06-22 14:53:56)
标签:

杂谈

 ■ 毛建国

  2005年,南京曾公示一组规划方案,在明城墙两侧建设电梯,便于游客登高鸟瞰古城,该方案甫一提出便遭到了专家和市民的强烈反对,后不了了之。上个月,两架正在建设中的观光电梯赫然出现在明城墙武定门段外围,再度引起广泛争议。近日,两架电梯已悄无踪影。对此,秦淮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

,“观光电梯建好后,引发很大争议,建设方迫于压力,顺应民意,将电梯拆去了”。(6月20日《东方早报》)

  好一个“顺应民意”!

  出于对民意政府的希冀,对于任何尊重、顺应民意之举,我们都不惮以最大的热情礼赞之。礼赞之余一丝疑问是,拆是顺应民意,那么建是什么?早在2005年,民意很鲜明地表示了态度。那么,顺应民意,就应该弃盲目规划于一边,不建观光电梯,为何又于上个月建设观光电梯呢?

  这里初看好像是一对矛盾——— 拆是顺应民意,建却违逆民意;而细看却是统一的。因为民意政府的建设理念应该是一脉相承的,这种对待民意的随心所欲,很难让人认为这是真正的顺应民意。

  众所周知,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南京明城墙,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保存至今最大的一座古代城垣。专家和市民反对建观光电梯的理由,不外乎是为了保护古迹,体现协调。弃民意反对于不顾,肆意而上,这很明显不是顺应民意,而开建之后,又迅速拆除,也同样不是顺应民意。建后的拆除,是在民意强大的反对质疑背景下产生的,是因为相关方面感受到了压力,顿悟出可能影响自己的前途。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做法,与顺应民意蕴藏的民本理念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说起来,相关部门还是相当聪明,建电梯,明明违逆民意;电梯建了拆,明明造成了资产的极大浪费,却又被粉饰成顺应民意。这让人想起了“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典故——— 很明显,这是一种文字游戏。须知,民意决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也不是一只筐。在理性的公众面前,这种狡辩的伎俩是不会得逞的。民间有句俗话叫“不能在太岁头上动土”。在民意时代,民意就相当于“太岁”;在明城墙上“动土”,就相当于“在太岁头上动土”。

  观光电梯建了又拆,其间折射出的伪顺应民意倾向值得警惕。更须重视的是,这其中因决策失误导致的损失又该由谁买单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