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校争状元”请有点技术含量

(2008-06-14 17:11:16)
标签:

杂谈

 ■ 吴江

  虽然高考成绩还没出来,但各大高校的奖助学金政策已经纷纷出炉,“状元”奖学金更是一路走高:清华将状元奖金从2万元提高到4万元,另外据说如果文科状元考上清华人文学院还可另加6万元;北大状元奖金也从2万元提高到5万元;广东省内,状元最高奖金达到10万元。相形之下,香港高校热度稍减。(6月

13日《广州日报》)

  “美国名校向内地优秀学生伸出5万美元奖学金的橄榄枝”、“香港高校重金吸纳优秀内地学生”的消息在这个升学择校的时节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来自香港以及海外高校的凌厉攻势确实令内地名校们感到有些招架不住。连向来高高在上、对各种挑战和竞争不屑一顾的清华北大,也不得不正视优秀生源的流失。

  若是在以往,清华、北大无疑是内地优秀学子近乎唯一的最佳选择,如今,放眼全球,不仅世界一流大学成为可能,而且还能获得高额的奖学金,这样的诱惑当然是难以抵挡。于是,为了扭转“重金之下,必有优秀学子改弦更张,转投香港与海外名校”的不利局面,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一流内地高校,都及时采取了更进一步的举措,以期在“正面战场”上打一场阻击战。这不,你悬“重金”,我涨“奖金”,清华的奖学金瞬间翻了跟头,北大也同样涨一倍还带拐弯。一时间,招生战场上,可谓是处处“飘金撒银”。但是,当“赏金的多少”成为高校之间争夺生源的最终筹码和比拼利器时,这样的竞争显然并无太多的技术含量,更是大大偏离了高校竞争的本意所在,此情此景,倒是与世俗社会中的“暴发户斗富”有着些许神似。

  不可否认,“高校争生源”演化为“斗富战争”,当然不可能一个巴掌拍得响,全部归咎于内地高校当然也略欠公平,但是,内地高校却并不能因此而毫无歉疚,不思反省。事实上,重金延揽人才,本就是港校乃至海外高校招生的特色之一,作为金融之都、发达国家的大学,它们有这个背景,也有这样的财务实力。而这样的背景和实力,显然是包括内地名校在内的所有内地高校并不具备的,如今,见到港校重金引才,内地名校也如法炮制、同场竞技,即便抛开这翻两番的“奖学金”从何而来、是否涉嫌挪用之类的问题不论,单是“以己之短,攻人所长”的做法最终胜数几何,也着实是令人担忧。

  事实上,经济补偿方面的高下本就不是高校之间竞争的核心所在,教学水平、科研实力、文化底蕴,甚至是人文精神乃至服务意识的高下,才是至为关键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如果说香港乃至海外高校的内地招生真的起到了原本预期的鲶鱼效应,那么绝不是因为它们开价高,而是因为它们在人文精神和服务意识上要明显高出一筹。表面看来,内地高校在财务方面确实存在劣势,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内地高校运营成本、生活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却可以部分弥合甚至完全抵消上述劣势,而高校之间真正比拼的竞争力,却将永恒地指向教学科研实力、文化精神与服务意识这些核心的主题上。如此看来,内地名校究竟应该如何与港校争生源以及更应该在什么方面下工夫?应当是不言自明的事情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