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目前深圳楼价急速下跌,4月比3月份环比下降约13%。调查发现,深圳的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都放松了对央行关于第二套房贷款规定的执行,变相为购房者提供优惠。(6月9日央视国际)
当前,房地产商无论大小,皆不同程度地面临现金流断流的风险。而作为利益同盟
这一方面说明央行关于第二套房贷款的有关规定确有不周之处;另一方面也说明,房地产当下的肃杀景观已经让深度牵连其中的银行感到锥心之痛。显然,银行变相向购房者提供优惠,只能陷后者于不义之地。眼下货币政策从紧,房地产市场虽步入下行轨道,但变数多多。此时通过“优惠”引诱购房者贷款买房,无异于布下陷阱,猎捕饥肠辘辘的战利品。那些急于拥有一套房子的购房者或许因此而得偿所愿,但他们高位接盘的后果不可想象。而与此同时,银行却释放了郁结已久的风险,开发商加大了资金回笼的力度,留给购房者的只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或许有人会说,购买第二套房的人多是炒房者,银行与他们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即使银行转嫁风险,也是后者咎由自取。我以为,购买第二套房的人也包括那些确实需要第二套房子的人,受到银行“诱惑”而买房则很可能是确需住房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银行放松对央行第二套房政策的执行力度显得颇为“不义”。退一步讲,如果银行明知贷款人是炒房客,却仍然给予其优惠贷款,则更是对国家宏观调控的蚕食鲸吞和背信弃义。
银行、房地产商、炒房客和普通购房者正在合力演一出戏,这出戏表面看来谁都是赢家,但风险犹存、此消彼涨,总有一种“赢家”是金玉其外、买椟还珠和得不偿失的。因此,面对银行的“优惠”,购房者应该倍加理性;而银行本身,在追逐利益的同时,也应该多想想可能的问责和推卸不掉的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