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讨伐一只粽子需要什么理由?

(2008-06-10 14:59:22)
标签:

杂谈

  重达3吨像房子那样高的 “天下第一粽”,万名游客排队吃了3个小时才吃完,游客仍然意犹未尽。广东顺德“天下第一粽”经过了80多个小时的蒸煮,出笼后与众人见面,让免费品尝。(6月9日《南方日报》)一只粽子,做得再大,也只是一只粽子,大不了多用些原料,多花些蒸煮的时间,而且,在全球面临粮食危机的当下

,更有浪费粮食之嫌。因此,“天下第一粽”一出笼,自然就受到了指责。但我颇为纳闷的是,有人讨伐这只粽子的理由是:有那么多无聊的时间和无聊的钱,怎么不去支援灾区?粽子要是给灾区的话才有意义。汶川大地震,夺去了数万人的生命,举国悲痛之时,有人有钱有闲弄一个“天下第一粽”,渲染起“太平盛世”,确实太扎眼,有点不合时宜。可是,从对一只粽子的讨伐之中,我们除了看到情系灾区的感人情怀,也看到了一些泛道德化的苗头,由此构成了一种社会压力,将那些运行在正常生活轨道上的人都非常化起来,哪怕煮个“天下第一粽”,也要与灾难挂起钩来,这个粽子要是给灾区的话才有意义,否则,就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方有难,理应八方支援。有人心中有大情大义,甘愿与灾区同胞同呼吸共命运,放弃自己的平静生活,去支援灾区,甚至为了救助别人,放弃自己的生命,这些人的身上有一种美德,值得我们敬重,同时鼓励每一个人都向他们看齐。

  但是,我们不能强制每个人都必须做到舍己为人,因为那是道德上限,我们只能要求一个人必须做到坚守道德底线,一个没有追求道德上限,但坚守了道德底线的人,虽然不必大加赞扬,但也不该遭到唾骂。

  因此,我们批评那些“天下第一粽”的哗众取宠行为之时,却不必硬要将一只粽子与抗震救灾联系起来,进而干涉人们的正常生活。不触及道德底线的生活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 廖保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