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 岳粹景
北川中学高二(8)班的53个学生中,目前只确认张壤还活着。两天前,他终于找到自己的班主任曾文尧老师,但曾老师因为想起了另外52个不幸遇难的学生,心中难过,就挂断了电话,而后关机。5月31日,曾老师打电话给张壤,向这位唯一逃过地震之劫的学生“道歉”。(6月1日《重庆晨报》)
用不着过多的解释和煽情,曾经是同一教室的同窗之友,53个活蹦乱跳的生命,一场大地震过后,只剩下一棵独苗,另外52个生命却永远找不回来了,对于这些学生的班主任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精心培育的满园春色在瞬间几乎被全部毁灭了;意味着自己和同事们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了;意味着52个家庭塌天了;意味着白发人送黑发人,意味着一种刻骨铭心的痛苦要生者终生品尝……
大地震让我们不得不痛苦地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在这次大地震中,有些城镇倒塌最多的是学校,伤亡最为惨重的是学生,置生死于不顾,拼命保护孩子的有他们的老师,而最痛苦的是这些伤亡孩子的家长。也可以说,老师们在这次大地震中不仅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甚至为了这些孩子有的还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可对老师们来说,他们除了用自己最原始的资本———
身体对抗灾难,他们还有什么办法?面对唯一的劫后余生的学生,班主任强忍巨大的悲痛和庆幸,却感到无颜面对,他向自己的学生道歉,其实班主任何“罪”之有?真正应该愧疚和道歉的是谁?
截至5月26日,在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学生死亡人数达4737人,伤者1.6万余人,在全四川68000多死亡人口中,学生占到7%。都江堰的向峨乡在地震中死亡人数为439人,向峨中学死亡学生就达327名,占全乡3/4;绵竹市汉旺镇,汉旺幼儿园、汉旺小学、东方汽轮机厂附属中学全部垮塌,遇难学生过千人;都江堰市聚源镇聚源中学、绵竹市五福镇富新二小等,周围的民房基本没有垮塌,学校却在瞬间震成瓦砾一片……就是北川中学,在地震发生的当天,四川绵阳市常务副市长左代富当晚就在这里,教学楼都倒了,旁边几栋20多年的楼房却没有倒,连副市长也觉得奇怪。
面对这些幼小的亡魂,一位校长说,“假如能够交换,我愿意去死,让他们活着,他们还那么小”;一位学者说,“对不起,睡在瓦砾堆里的孩子,没有让你们用上结实的教学楼”。国家对教学楼的建筑质量一再强调,社会各界捐建希望学校的善款一分不欠,老师和家长们该付出的心血加倍付出,但本是学生们最安全快乐的建筑却在地震面前如摧枯拉朽,这难道都怪地震?在巨大的天灾面前有没有人祸?
社会上很多人都建议为地震建一座纪念碑,要把死难者、志愿者和救援者的名字都刻上,可是笔者却认为任何纪念碑也无法代表这次大地震给人们心中留下的伤痛,更无法铭刻这里面隐藏的无底
“资源”,而这留下来的一个学生和一个班主任就是最好的一座碑,让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碑前照一照,有多少沉痛?有多少反思?有多少愧疚?更有多少失职和罪恶……
前一篇:地震能否改变生活?
后一篇:理性看待灾区景点重新开放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