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
备受关注的
且看让法庭数度哗然的惊人之语:采购员钮忠仁说自己
窳劣如此,夫复何言?!
与其说这是惊人之语,不如说是荒唐之辞、挑衅之辞,令人闻之岂止哗然,简直窒息。65名陆续使用该药品的患者,部分出现了肾衰竭等严重症状,13名患者死亡,2人病情加重(其中一人已于今年1月死亡),对此,谁是凶手?谁该买单?毋庸置疑,上述人等难辞其咎。每个人应为自己的罪愆付出代价,但谁能说“齐二药”假药案中没有帮凶?
据副总经理郭兴平称
有一组数据惊心动魄。2004年,我国药监局受理了10009种新药申请,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期仅受理了148种。另外,GMP认证初衷固然良好,但在前国家药监局局长郑筱萸在任时已严重扭曲。如果说GMP认证的腐败埋下隐患,那么认证后疏于监管才是导致伪劣药品泛滥的又一因素,按说,认证不等于撒手不管,在生产、流通以及使用环节,药监部门应该跟踪监督,但有些时候这方面的监督付之阙如。
还有个细节不能不提,据去年8月4日媒体报道,“齐二药”假药索赔案庭审时,当事人说:假亮菌甲素出厂价仅为5元/支,到患者手中价格却猛涨至46.1元/支。在庭审举证阶段,一份涉案假药“亮菌甲素”的进货价格表引起法官的注意,假药
反刍“齐二药”假药案,我们可以发现,悲剧从来不是单纯的,原因从来都是盘根错节的,“齐二药”的涉案人员当然要受到惩处,但谁能说这是一起简单的药厂造假呢?没有体制的纰漏,没有利益同盟的加入,伪劣药品能一路绿灯,直至加害于人吗?在当事人受到严肃处理的同时,笔者更期待,继续整肃药监部门,继续改革医药流通体制,继续推进医疗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