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多少惊人之语就有多少草菅人命

(2008-05-04 19:05:14)
标签:

杂谈

  ■ 王石川

  备受关注的 “齐二药”假药案刑事部分,4月29日广州中院一审宣判。齐二药总经理、副总经理等5人分别因重大责任事故罪被判七年至四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几名被告庭上频出惊人之语,令法庭数度哗然。(4月30日《华商报》)

  且看让法庭数度哗然的惊人之语:采购员钮忠仁说自己

根本看不懂化验资料;验药的化验室主任陈桂芬学历是初中一年级,并自称“没有受过什么(化学)培训”;副总经理朱传华称“在公司,有个惯例,产品检验不合格也要按合格开(合格报告书)”;副总经理郭兴平这样比喻采购药品原料:“这就好比买猪肉,你去买两斤猪肉,怀疑里面有瘦肉精,难道你会去养猪场实地考察吗?”总经理尹家德则表示,在生产和销售“亮菌甲素注射液”时,他已辞职,对假药事件毫不知情……

  窳劣如此,夫复何言?!

  与其说这是惊人之语,不如说是荒唐之辞、挑衅之辞,令人闻之岂止哗然,简直窒息。65名陆续使用该药品的患者,部分出现了肾衰竭等严重症状,13名患者死亡,2人病情加重(其中一人已于今年1月死亡),对此,谁是凶手?谁该买单?毋庸置疑,上述人等难辞其咎。每个人应为自己的罪愆付出代价,但谁能说“齐二药”假药案中没有帮凶?

  据副总经理郭兴平称 “公司的GMP认证是花10万元买的”,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个花10万元买的一个光碟材料,“实践中完全不具备可操作性”。毫无疑问,在“齐二药”假药案中,药监部门的涉案官员就是帮凶。

  有一组数据惊心动魄。2004年,我国药监局受理了10009种新药申请,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期仅受理了148种。另外,GMP认证初衷固然良好,但在前国家药监局局长郑筱萸在任时已严重扭曲。如果说GMP认证的腐败埋下隐患,那么认证后疏于监管才是导致伪劣药品泛滥的又一因素,按说,认证不等于撒手不管,在生产、流通以及使用环节,药监部门应该跟踪监督,但有些时候这方面的监督付之阙如。

  还有个细节不能不提,据去年8月4日媒体报道,“齐二药”假药索赔案庭审时,当事人说:假亮菌甲素出厂价仅为5元/支,到患者手中价格却猛涨至46.1元/支。在庭审举证阶段,一份涉案假药“亮菌甲素”的进货价格表引起法官的注意,假药 “亮菌甲素”经过几轮转手后,其价格竟飙升9倍多。暴利如此高扬,令人吃惊!可以说,在暴利链条上往往隐匿着腐败环节,当利欲熏心,遮蔽了眼睛,链条上的利益主体还会严格追查药物是否真假吗?毫无疑问,在利益分肥的本能驱动下,医院和医药公司乃至一些医保机构,纷纷嗜利自肥,把药品当作敛财的工具,甚至明知一些药物有恙,也无所顾忌。因此,面对药品在流通中“层层批发,层层加价”,便是必然的结局。

  反刍“齐二药”假药案,我们可以发现,悲剧从来不是单纯的,原因从来都是盘根错节的,“齐二药”的涉案人员当然要受到惩处,但谁能说这是一起简单的药厂造假呢?没有体制的纰漏,没有利益同盟的加入,伪劣药品能一路绿灯,直至加害于人吗?在当事人受到严肃处理的同时,笔者更期待,继续整肃药监部门,继续改革医药流通体制,继续推进医疗体制改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