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hsb.hsw.cn/images/2008-05/01/xin_3005050104211812015810.jpg |
漫画/张永文 |
昨日贵报刊发了 《“许降不许涨”有点马后炮》一文,对八部委对国内景区的“限涨令”感到忧虑,认为作用有限,不容乐观,笔者深以为然。
其实,在“限涨令”颁布前,黄山、峨眉山等国内诸多景区已经纷纷调高了门票价格(4月30日《广州日报》)。黄山、峨眉山等景区为何能抢在“限涨令”出台前涨价?难道他们能未卜先知?恐怕不能排除他们事先了解到内幕的可能。
即使这一“可能“我们无法证明,但起码能说明相关部门对情势的掌握判断不足。而“民资景点”自然也不会坐看“国资景点”涨价,在这个节点上,则会重复过去出台房价调控措施的“怪象”——— 票价越调越高,先是个别景区的高,尔后带动所有景区的高。
我们不应该忘记,去年发改委也发出过类似的“限涨令”。在那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里明确写明:各游览参观点不得通过提高门票价格,对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管理的门票价格情况,旅游景点因自身成本支出大幅增加确需对门票进行调整,相关部门必须在调价前两个月向社会公布;一旦门票进行上调,那么3年内不得再次上调票价;确需涨价的,景点票价涨幅不超35%。
可就在一月前,大多数景点都已经涨了价,并且很多景点已经突破了发改委确定的35%“红线”,有的景点门票涨幅甚至达到了60%%。如此,怎么让人不对“限涨令”心存忧虑?去年的“限涨令”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今天又如何确保能起到作用?这么重大的事情上,岂能形同儿戏?
相关部门还是对去年“限涨令”落实情况进行一番调查,拿出一个结论,然后再言今年的“限涨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