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银行高管“利益自肥”的魅影如何剔除?

(2008-04-09 15:05:05)
标签:

杂谈

  ■张若渔

  每年到这个时候,随着上市银行年报的出炉,总能引发舆情汹涌,银行高管的天价薪酬首当其冲成为第一关注点。今年也不例外。与往年稍有不同的是,银行高管愈演愈烈的天价薪酬也引起了决策高层的注意,并与银监会领导交流了这种现象的根源与相关政策。(4月8日《21世纪经济报道》)

  银行

已然是上市公司,按说其高管薪酬无论高到何种令人瞠目的地步,只要股东大会认可,外人是无权置喙的。而舆论之所以对银行高管的天价薪酬穷追猛打、不依不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时下银行高管的薪酬普遍是自我赋予的,所谓利益自肥。

  银行高管何以能够利益自肥?一言以蔽之,公司治理结构漏洞百出。一方面,银行高管深度浸淫董事会,手握重权,让他们革自己的命殊非易事;而另一方面,股东大会普遍弱势,中小股东几近丧失话语权。正因为如此,银行高管的天价薪酬才日渐坐实,乃至愈演愈烈。

  面对质疑,国内银行高管每每拿国外同行作比较,试图借此自证合理性,纾解民怨。但其实,二者很难说有什么可比性。国外银行高管皆是职业经理人,薪酬与业绩挂钩,为股东创造多少价值,相应的拿多少薪酬,压力巨大,劳苦功高;反观国内银行高管,亦官亦商,受益于政府对银行业的扶持,其业绩与薪酬之间实难说是丝丝入扣的匹配。撇开行政推手因素,而把银行经营业绩的提升全部归于高管之能力,不客气地讲,是贪天之功为己有。

  有分析人士指出,“所有者缺位”是造成目前银行高管天价薪酬的重要原因,言下之意是国有金融股缺少一个像国资委这样的出资人代表的制约。而我以为,银行业改革的目的本就是市场化,建立健全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政府可以对其实施宏观指导,涉及细节处——— 比如高管薪酬,却没有道理再行干涉。

  虽然在决策高层眼光的注视下,银行高管的天价薪酬处境微妙,暗藏玄机。但我想,决策层理应明白自己的权力界限,与其冒着因小失大的风险利用行政之手弹压,不如让市场的归市场,通过一些措施,敦促银行建立起科学的薪酬形成机制,剔除利益自肥的重重魅影,使得高管的薪水与其责任、绩效真正对称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