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话得改改了,现今流行的是:客户有多大斤两需求,厂家就给造多大斤两的井盖。啥叫量体裁衣?啥叫技术含量?这就是。
饭是用来吃的,井盖是用来踩的。俺就弄不懂了:天生就要接受千车轱辘万车碾压的井盖,咋还娇贵得不得了?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只
厂家说,人家这东西是“菱镁混凝土制品”,有竹筋很正常。俨然是说,你们这些土老冒,不懂行瞎嚷嚷啥?开始还真被唬住了,但仔细研究了一下,有这么个技术不假,但览遍成分,轻烧镁、氯化镁、树脂胶……咋就找不到竹筋子的踪迹呢?据说此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强度持久,压一压就开花散架的东西,强度都没了,还“持久”?
再说了,竹筋冒充钢筋早就不是啥新技术了。有人这么盖过大楼,有人这么修过大坝,有人这么搞过电线杆,花样翻了不少,但最终还是没能跳出两个名字的手掌心:一个叫“豆腐渣”,一个叫“王八蛋”,当然,也叫“工程”。奉劝一句:兄弟不是用来“唬”的,拿个新名词就能忽悠一船人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喽。
光是卖菜的坏“心”了,要没有买菜的跟着抬轿子,恐怕也搞不到餐桌上。有意思的是,厂家声称“很正常”的竹筋井盖一露面,谁买的菜倒成了问题。厂家说产品是他们供给热力公司的,可热力公司说不是自己的“孩子”,怀疑有人故意栽赃、陷害———
按正常人的思维,既然是客户需求决定井盖承重,大脑没被碰过的话,工程单位没有理由要只能承受小轿车的井盖,而不要能承受大货车的呀,那不是给自己留后患吗?除非……其中……哎呀,不能想不能想,自己咋这恶毒的,非要“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要是把公共设施一个个这么怀疑下去,什么井盖子,什么线杆子,什么桥墩子……还不把自己吓破了胆儿?还敢出门不?
竹筋井盖被碾压得“开花”了,我们没有看到遍地钢筋,倒是看到了遍地谎言,一摊挨一摊,一环套一环。可怜的井盖像个倒霉孩子一样躺在谎言的怀里,看不到有人像个爷们那样挺身而出,揽去责任。痛恨造假的,更痛恨连造假都造得畏畏缩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