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老拿“××进教材”炒作

(2008-02-28 15:39:44)
标签:

杂谈

 ■王攀

  当前出现了个坏毛病:保护传统文化,要么言必“申遗”,要么做必“从娃娃抓起”。而从娃娃抓起的表现就是传统文化进教材,于是出现“中医药知识进中小学教材”、“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教材”、“专利知识进教材”等。而最近,对周易的保护仍是如此———

  据报道,国内有网站曾发起支持&nb

sp;“周易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活动,虽然暂时失败,但该活动倡议内容中的一条“传统文化要从娃娃抓起,将周易等传统文化列入义务教育内容”却被广泛关注,有专家签名力顶。(2月27日《华商报》)

  笔者想奉劝一些人,别再拿中小学生和中小学教材炒作传统文化或别的事情了。义务教育目的只有一个,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义务教育教材编写原则也只有一个:围绕怎么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而非承担其他义务。但令人遗憾的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编写,往往带有其他目的。比如,在西医大举进攻下,中医招架不住,日渐式微,不从自身找原因,却从娃娃身上找理由,于是才有“中医药知识进中小学教材”。再比如,京剧发展后继无人,并不在于没有从娃娃抓起,就是京剧鼎盛时期,也不是学校把京剧列为必修课才出现的,而是京剧符合社会需要,受欢迎,学京剧的才越来越多。

  不管是中医、京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抑或是现在有人鼓吹的周易,进入教材都不是从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是否需要的角度出发,而是从社会的某种需要,甚至是某些人炒作的需要。

  在经历多年的应试教育折磨之后,我们终于认识到了素质教育这一正途。现在,我们不是在这个正途上走好,反而拿着中小学生和中小学教材为某些现象、甚至为某些人的需要服务,实在是一个误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