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日前,广东省“两会”先后闭幕,一直关注着两会的教育界知名人士、白云区政协委员信力建在接受采访时称,应允许县自办大学,中国有2200多个县,如果每个县有一间大学,至少可以增加2000多间大学,这时中国就真正把教育搞上去了。(1月27日《新快报》)
县县都办大学就把中国教
在信力建委员看来,读大学已经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无非是找份工作。小学由中央管,大学就可以不由中央管,因为大学不是九年义务教育,可以不是中央的责任了。那么,大学可以由县管,县可以办N所大学,全由它自己定。当然了,在县里上大学,内容也有所不同,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学习,桂林、西安学旅游、内蒙古学“羊毛”,山西学采矿,然后就地就业。
这也就是说,此处不过是借了大学的名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已,谁让咱们就喜欢“大学”二字呢。事实上,这位委员的一些提法是很对路的,比方他说:硅谷、斯坦福等都是大学推动的,美国的科技之所以发达,是因为它的大学办得好,理论研究与企业生产相结合。中国把大学与生产割断开来,科技人员科技部管,大学人员由教育部管,工矿企业是劳动局管。试想,大学脱离了生产第一线,离开了科学实践,还谈什么格物致知?科学家的价值怎么体现?所以,一定要改变现行的管理模式。
信力建还认为,现在办学是有规定的。比如规定一万人才能办大学,这是不合理的,为什么一万人可以读书,一个人两个人就不能读书呢?事实上,国际上规模较小的大学并不罕见,教育效果也并不差。比方,去年7月14日的《中国青年报》报道说,英国怀西伍德大学堪称“全世界最小的大学”———
事实上,可能是因为我们“太看重教育”的原因吧,“大学”二字的实际意义在我们这里已经被彻底扭曲了。而这位政协委员的建议不过是想让我们的大学回归大学的本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