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华商评论
华商评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130
  • 关注人气:5,20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波三折蒸馒头

(2008-01-06 15:49:50)
标签:

杂谈

 

  ■五岳散人

  我国人民群众长期口服、毒副作用不明显的馒头最近引发了大量的口水,但这个倒不是馒头的口味有了突破性进展,山还是那座山、馒头还是那个馒头,只是多出了一个关于馒头的国家标准。

  这件事说起来真是一波三折、摇曳生姿,开始的时候新闻报道有误,大家以为这个国

标规定了馒头必须是圆形的,这当然招致了所有热爱杠子馍的人的不满。后来辟谣说这个标准没有规定馒头的形状,而是就其他诸如含水量、内部结构以及口感味道等做了规定。但好像大家还是不太买账,很多人还是不喜欢这么一个标准的出台。

  其实标准化绝对不是件坏事,规范市场与强制执行卫生标准都是标准化的一种体现,现代社会就是个标准的社会,如果没有标准的制定与实行,我们甚至都享受不到这么多琳琅满目的商品。但这宗标准化的提出遭到了这么多反对,除了早期的新闻有一定的误导作用外,还有几种原因。

  我天朝上国在饮食上的优势是无可否认的,馒头作为一种主食,花样翻新处不亚于法式面包。而且我们的烹饪方式中,更讲究个人的发挥以及对于不同口味的理解,国标一出,大家的馒头就很可能跟麦当劳的汉堡相似了,虽然干净整齐分量足,味道却都差不多。这是老百姓所无法忍受的。

  这种担心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对于权力过度进入民生领域的担心。我们知道,很多掌握权力的机构,如果想把权力转化成为利益,或者就是为了自己执法方便,总是会制定各种对于市场进行管束的政策。没有管束的政策,就没有罚款的理由嘛。在一个大众生活必需品的身上制定这样的标准,无法不让人担心后面有什么问题。

  而且即使开始的新闻有误,至少有一点是没有问题的:那就是这个国标是一家生产速冻馒头的企业提出的,最后成为了国家标准。如果说有比警惕有关部门为了部门利益而制定规则更重要的,就是这种背后有企业、前台站着国家标准的行为。这让人觉得多少有点毛骨悚然,因为权力与资本结合是最可怕的事情。虽然馒头这种产品进入的门槛比较低,没有垄断市场的可能,但这种警惕还是必须的。

  回过头来再说说标准化到底应该怎么做。上面说了,标准化本是件好事,但标准化也很可能成为一套不切实际的标准体系,严重影响一个行业。比如说教育部曾经颁发了一个关于高校本科的评估体系,是个类似于标准化的东西,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高校。结果好多本来是专科的学校为了适应这个评估体系,都匆匆忙忙地把自己弄成综合性大学。问题是综合性大学哪里是这么容易就建立的?师资力量、生源都是问题,最后还把自己本身具有的专科优势给稀释掉了。

  这就是用一套不合适的标准来衡量的害处,大学与馒头虽然没有可比性,但就品种来说,馒头未必就弱于大学。生活的复杂性也就在于此,任何想一刀切的冲动,都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

  标准化的建立,不是这么规定到极致的条文能够体现其精神的。在我看来,标准化首先是一个基础化的工作,也就是说根据最基本的要求制定最基本的标准,过于细化不但是没有必要的,而且还是有害的。比如说有了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各项指标,你如果判断一个产品是否合格就按照这个标准去检验,而水分多少则完全是个口味问题嘛。这些东西判断的标准不是由国家来确定的,而是由市场与我们老百姓的味蕾作为最可靠的标准。说白了,这就是市场经济的作用,不好吃的馒头即使什么都符合标准,大家还是不会去买,好吃的自然就能生存下来。至于小麦粉馒头是不是一定要有小麦的味道就更是扯淡了,管那么多做什么呢?要是按照这个逻辑,刘姥姥在大观园里吃到那茄子的时候就应该是大喊“这不符合国标”了。

  所以,这次一波三折的蒸馒头,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把这个国标看透了:这玩意本身就是个不甚合格的死面馒头。(作者系知名网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