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发生于绥德的
就事论事,不管是高校长因兄长葬礼急于奔丧而拦车,还是崔县长因参加重要会议而不耐烦,都有可以理解之处。如今,双方“互相道歉”,并互相谅解,甚至表示要
“现在是什么样的时代了,还能出现这种怪事!”周书记的感慨同样是我们的疑惑。在讨论“拒签事件”的时候,大家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官本位”:虽然据说我们正处于一个更尊重公民权利的时代,虽然有人说“领导不可冒犯”的岁月已一去不复返,但由于“官本位”的观念浸染了数千年,我们的脑袋里或许还存在这样无形的“小辫子”。比如,县长不妨自问一下,潜意识当中是否有“我官大,怎能被随意拉扯丢了面子”的东西在作怪?再比如,下层官员是否唯“上”首是瞻,上级领导一个眼色、一个暗示,下级官员便雷厉风行,极尽讨好之能?正所谓“你要一棵树,他给你一片林;你要一片土,他给你一座山”。你要一个“面子”,有人就敢把人来关?
先哲早就告诉我们,“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一些人脑袋里有“官本位”的东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可以把这个东西发挥到极致,说“拘”就能“拘”,说“免”就能“免”,想怎么来就能怎么来。在行政效率低下饱受诟病的今天,短短一天时间不到,就可以完成对一个校长“停职、检查、道歉、拘留”“全方位”、“立体化”的处理,这无法不让人浮想联翩———
退一步讲,即便县长与校长出现了纠纷,或者有个别部门在纠纷面前
“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双方虽已和解,反思不能停步。将某些人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官本位”观念转为“民本位”,将实际工作中被颠倒了的“官”与“民”的关系更正过来,建立独立的公检法体系、建立正确的权力观念、改进干部作风……这是一些想起来很艰巨却是不容回避的工作。如果广大基层官员由于观念上的“落伍”而被时代抛弃,我们就无法想象他们可以带领一方群众科学发展、奔赴小康。
这场一出场就散发着荒唐气息的“歹戏”,如果处理好了,不排除会变成一出“好戏”甚至“样板戏”。重要的是,我们能否将这出闹剧作为一个
“今后我一定会和你处好同志关系,我决不会打击报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