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启禧
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日前印发了《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规定》明确了招考公告发布的内容,报考回避的情形,公示拟录用人员的姓名、准考证号、所在单位或学校等,广泛接受社会监督。(11月23日《华商报》)
此次《规定》所提出的,拟录用人员的姓名、准考证号、所在单位或学校等信息,都将公之于众,这种透明化举措值得赞赏。但我总觉得这公示的内容还缺少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考生父母的从业状况。
因为,就目前的公示内容来看,虽然包含了诸多拟录用者的个人信息,但根本不可能真正打消公众疑虑。公众最担心的莫过于,在公务员录取过程中,有没有外力干扰了正当的考评。而从现有的公示内容看,你根本看不出某一个考生的家庭背景,更无从判断考生的家庭背景是否有可能影响考试公平。而若是在公示内容中添加考生父母的从业信息,至少有两方面的好处。
其一,公布拟录用者父母的从业状况,可以堵塞那些权柄在握者的谋私空间,即便不能完全杜绝,也会增加其上下其手的难度。而每增加一分这种难度,那些具有真才实学却无丝毫背景者,就多了一分成功的希望。
其二,这样做,对那些身在官员之家的栋梁之材也是一个验明正身的好机会。谁都得承认,官员之子中是有那种完全仰仗父辈权势过活之厮,但也绝不缺乏真正的英才。而这些真才实学者,其所取得每一点成绩即便付出了坚苦卓绝的乏真正的英才。而这些真才实学者,其所取得每一点成绩即便付出了坚苦卓绝的努力却往往因为家世的神秘化,常被人误解为父辈功勋荫凉所致;这种误解对他们也是一种不公。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加上某些纨绔子弟的嚣张作为,公众的误解反倒是愈积愈深。有道是“身正不怕影子歪”,即便公示了其父母的从业信息,只要是真正凭自己的实力考上的公务员,还会怕什么“闲话”,而民众又不是傻子还会说什么“闲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