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 |
|
“百官倡烟”:烟雾和怪味同弥漫 |
| http://hsb.huash.com |
|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7000 定制,3元/月! |
| |
|
■ 2007年3月15日,湖北荆州下辖的洪湖市政府,下发红头文件,将全年15900条公务用烟指标,分解至114家县直机关和基层乡镇,实行摊派消费,并奖惩分明。湖北省产“黄鹤楼”和“红金龙”系列成为重点推荐名牌。荆州当地有官员戏称此现象为“百官倡烟”。(11月15日《南方周末》)
“百官倡烟”不仅让烟雾升腾,更是让怪味弥漫。这么做显然是通过行政垄断来限制正常的市场竞争,是在对市场规则进行赤裸裸的破坏,必然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失当。作为“守夜人”,政府无疑应该带头遵守市场规则,并对违反规则者进行严厉制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起到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如果政府出于地方的利益随意修改规则,高举不正当竞争的大旗,就成了破坏市场规则的榜样和急先锋,那市场必然会出现混乱和无序的局面。 而“百官倡烟”之所以如此,最大的利益驱动则在于烟草税收是地方财政的贡献命脉,抽本地烟能让本地烟草企业发展壮大,且将销售所产生的税也留下。财政数字障目之下,有关领导便有了如此奇怪的论调:“在为什么要抓烟草工作的问题上,不要拿市场经济理论来品头论足。”这正是政绩饥渴与GDP崇拜之下某些地方官员所惯有的表现。 怪味当然不只这些。既然抽多了有奖,抽不够则要挨批,那岂不是鼓励人人奋勇、个个争先?之所以下达“用烟指标”,显然是因为在某些领导看来,公款招待是必然的,各个单位除了有名正言顺的招待费,还都有大大小小的“小金库”,吃喝招待的资金很充裕,既然如此,对于下达的“用烟指标”,各机关完全可以“消化”。而且,既然公务用烟用别的地方的烟也是用,那还不如抽本地的烟。那么,有这样的认识水平作支撑,公款招待费大约是没有希望降下来的。 纳税人的钱显然是不应该这么随意花的。从实现有效监督的角度而言,这些买烟的钱毫无疑问都应明明白白地写入政府财政预算报告,并接受人大代表们的审议;各个单位“小金库”里的预算外和制度外收入,也都应纳入预算管理。不过,现实与理想差距实在太大,怪味便也因此得以弥漫开来。 “百官倡烟”的导向作用无疑是恶劣的。有关官员需要明白的是,政府必须带头遵守规则,而且要负责任地花好纳税人的每一分钱,如此才会有公信力。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