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电视为四川留下记忆!

(2008-04-07 11:51:15)
标签:

文化

分类: 电视评论
             让电视为四川留下记忆! 
   用什么可以留住那些早已走出时光的故事?留住那些正在消失的民俗风情?留住我们关于一座城市的记忆与传奇?或许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中都有一条充满回忆的老街道:那儿还有清晨的炊烟伴着油菜花的清香在一同弥漫、有茶馆与竹椅......那里还有我们书包里的弹弓、写满流行歌曲的手抄本、老宅子里的聊斋和老婆婆讲的鬼故事——这些都随着我们的成长一起消失了、不见了......

   在北京台主持《传奇中国》已经一年多了。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我开始讲述这里的传奇,每每讲述着那些陈年的往事时,我知道,总有些温馨会萦绕在听完故事的人们的心头,而那些故事的片段其实正好完成了我们关于历史的记忆,那些传承是以人物的奇特经历开始的,像儿时没听完或曾经还有些模糊的一段传说,这一刻却让它们变得格外的清晰,我们也仿佛回到了那个时代,随着那些消失的房屋、街道、灯火、路人一同复活了......

   感谢电视,人们得以用影像完成一次共同的回忆,那种倾述和倾听是对我们自己心灵的一种回访,那些几乎早就忘记了的一点点画面、一点点声音很快就在我们的心里唤起我们关于一个时代、一个城市的记忆。其实,类似的节目在北京台有很多很多,但是,奇怪的是,这些节目的收视率都很高,观众的反响都很好!

   我是在四川长大的,在那儿作了7年的电视工作。每一次我在北京的电视上看到自己主持的《传奇中国》时,就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愿望,希望能够在异乡收看到家乡的电视台讲述故乡的传奇!当年我在四川做过很多年的文化访谈栏目,每次采访那些作家、导演时,他们往往在接受采访的开头都会说上一段“天府之国、人杰地灵、藏龙卧虎”之类的话,当时我一直对这种统一的言辞觉得有点困惑:“怎么谁都是这么客套呢?”很多年以后,我才慢慢悟到,其实,这是人家对巴蜀文化的一种敬畏,一种尊重。可是,就是在这样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城市却少了一个用电视来传承审视的角度,这的确是不应该有的遗憾。

让电视为四川留下记忆! 
   基本上,就像现在各地的大城市都没啥区别一样,时下各地的电视台除了特别拔尖的,也都差不了多少:反正都是让娱乐给领导潮流,所以,想找到可以安静点的、好一点的、有点品味的文化栏目就成了奢望。记得当年在成都做电视的时候,那会儿四川台的国际部有一批做文化节目、做纪录片的好手,33频道和成都台也有几个相当不错的高手,记忆中曾经那会儿的确很有文化气氛,人们对文化类电视节目相当的仰视。

   用纪录片的形式讲述故事,在四川有很多高人。刚做电视这一行时,就知道四川拍纪录片得奖的同行有很多,而且,这些年也一直都有好作品陆续获奖。四川电视文化传播的最高峰当属电视剧《山城棒棒军》、《哈儿司令》,这些作品以浓烈的四川特色在全国产生了空前的反响,是继当年电影《抓壮丁》之后的一次重大成功。那些成绩当然都是影视剧的功劳,老四川的风情、旧成都的传奇应该有一个电视文化的传播和延续,让我们一起从自己的历史与往事上看到力量,获得温暖。这无论是对于电视来说,还是对于生活在那儿的人们来说,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让电视为四川留下记忆!
   用网络搜索一下成都、四川的旧照片和老故事,你会惊讶的发现我们的收获竟然很少很少!!倒是铺天盖地于全中国各大城市的川菜大酒楼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真正精美的川西风情的旧照片和老摆设,这与今天的四川、发达的成都极不相称!无论是上海还是北京,或者是广州,这些城市在飞速发展的过程里,都是伴随着对自身文化的挖掘和辐射。不要让四川的风情仅仅沉睡与巴金的小说和魏明伦的戏剧里,也不要让她的魅力仅仅局限于美食和闲适的口碑当中。

   从三星堆、金沙文化一路走到今天,应该有过多少荡气回肠又惊心动魄的传奇和人物?仅仅是那些消失了的市井民生就足以让多少人回味和感叹啊,我们的影像记录不应该断档和残缺,为后人也是为我们自己,开始讲述与记录吧。毕竟历史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啊,时光的雕刻应该给我们留下一些感怀的光影,趁那些痕迹还没全部消失殆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