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康究竟能值多少钱?

(2008-04-15 10:02:07)
标签:

娱乐

八卦

奋斗

石康

杂谈

分类: 杂文随笔
石康究竟能值多少钱?
   我既不是《奋斗》的热捧者,也不是石康的粉丝,几天前网上关于1000万的标题也着实让人看着不招待见,根本就没去点开网页凑那个热闹。可是,从前天晚上开始连续两个晚上看了湖南卫视石康和郑晓龙的对话,才开始对石康的理念和思路有所了解,不过我还是想问:石康在为谁奋斗?应该叫冤的仅仅只是编剧吗?石康的身价到底值多少钱? 
 
                                  石康在为谁奋斗?
   中国的电视剧市场很大,打开电视我们能看到五花八门的很多电视剧——古装的、武侠的、言情的、青春偶像的......总体上说,今天的电视剧制作水平比起前几年来说是有显著提升的:从摄影到舞美、再从题材到剧情,制作上已经有很大的起色,原因就在于制作经费的投入上。很多剧甚至已经超过了电影在舞美灯光上的讲究,从排场到包装,形式上真的非常美了,这让今天的电视剧已经达到了非常奢侈的状态了。投资人把钱花在这些地方觉得值!可是在打造剧本阶段的投入又付出了多少呢?人们习惯性的抱怨了很多年——“没有好本子!”但很少有人愿意把编剧的酬劳做一次合理的提升,石康提出来了,如他所说:在中国捡垃圾的可以成为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但是当一个编剧妄图想通过自己诚实的劳动拥有巨大财富时,就成了别人眼中的荒谬和笑谈。也许投资人会觉得,这些年的稿酬已经不错了,不是已经越来越高了吗?给电视剧带来巨大盈利的依据首先是剧本,在这个生物链上,现在的编剧成了这个食物链上最需要善待的一环,同最大的盈利收益相比,编剧拿到的酬劳显得极不相称,谁也不傻,这种现状之下,石康们又能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写呢?没有投资人愿意像对待剧中明星那样慷慨的对待编剧,这是一个行业中多年已然形成的惯例,想打破谈何容易?要为改变那些在这个市场已经成为老大的投资人的观念需要时间......
 
   想起很久以来大家议论过的另一个话题:振兴相声!其实,相声的没落也是缘于没有人愿意再创作作品,因为一个作品的投入产出太不划算了,辛辛苦苦写一个作品稿酬少得可怜,而演员却可以凭借一个作品身价百倍!利益的驱使自然会呈现出个最终的结果来,你再怎么呼吁和期待都无济于事。从没听见那个相声大师说过,愿意出个天价征集一个段子吧?
 
   中国有很多低成本劳力,但中国的电视剧市场也不是所有的编剧都是穷人,不是所有的编剧都心甘情愿的愿意接受任人宰割的现状,有这样一些编剧,他们不但善于演绎虚幻的人物命运,也更有能力改变自己命运,戏里戏外都一样可以创造奇迹:台湾有琼瑶、大陆有海岩!他们的作品都很有市场,都很成功。不再寄人篱下简单的以写作为目的,成立自己的托拉斯,自己占山为王!似乎单纯的靠编剧的确是很难得到合理的回报,即便是已经创造出时尚、高人气的电视作品的石康!
 
                                叫冤的不仅仅是编剧
   石康是第一个面对公众发出这样的声音的人——人们记住的是那个1000万的网络标题。作为编剧他认为自己的诚实劳动应该可以拿到相称的报酬,按他的说法:以王宝强的能力现在一年就能挣到1000万,代言广告加上拍戏。可是一个好的剧本就可以捧出好几个王宝强,但是写剧本的人现在看来收入实在是惨了点。分析市场运作现状,石康认为自己已经创造的品牌加上品牌公司合作的软广告嵌入,他认为可以比现在传统盈利模式创造更多的钱,他说的数目一直让郑晓龙瞠目结舌。
 
   郑晓龙认为影视的创作分配不公平是不争的事实,“但广告植入只是很少一部分,是国外玩剩下的,绝对成不了主要来源,播出是主要来源。影视剧给电视台回报非常大,但购买价很低,电视台的收视、广告70%来自电视剧,用于购买电视剧的是广告收益的5%~10%,它从电视剧获得的利润是1000%。《金婚》给北京台额外增加了3000万元的广告,这叫特征广告。北京台买这片子,花了400多万元,一集8万元。”郑晓龙对石康的要求和开出的天价盈利数字觉得有些不现实。
 
   郑晓龙的观点应该可以代表大多数投资人的观点,也就是说,石康们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恐怕只能靠自己了:让自己成为制作人!听石康的谈话,我觉得他就像是当年网络创业者,充满了激情、有一套可以自圆其说、经得起推敲的理论,让那些靠体制吃饭、玩老游戏的人觉得他有些天真和幼稚。
 
                                石康的身价到底值多少钱?
   其实,这个市场各有个的行规,发达到了大哥的地步的腕儿们凭什么就会对利益重新分配?而且,就算是要分账,人家也有自己的心理价位,不是任你随口喊多少就给多少的,这样一来落差和错位还会在。
 
   理念这个事不好说,开公共汽车的司机就是那个速度,哪怕路上空空荡荡,但是他绝对不能也不会快一点点,那是他的职业习惯。出租也有出租的速度,你怎么办?所以,关于速度大家的理解和操作不是一个概念。因此,石康的理念就需要找到认同的投资人才可以带来价值。
 
   在我看来石康很有商人的眼光,他描述了自己的生意模式:创作团队——三人一组,分为若干组,每个成员还必须是换过十个职业的,以保证有足够的社会体验;另外还有专人负责提供好故事线索;专业团队负责组织合作企业营销软广告,拿出相当的比例支付给自己的创意生产团队:“当我们从赞助品牌那里得到一千万,那么,我要用其中的两三百万补到电视剧质量中出,再拿出剩下的七八百万为其提供各种高效品牌服务,这只能靠富于想象力的创意与坚定到位的执行力才可完成。”我想这样专业的编剧队伍打造出来的本子,质量可想而知,至少现在大多数公司还不曾这样做过,过硬的本子市场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剩下的就是看看他的《奋斗》续集能找到多少合作品牌来印证他的商业模式了!
 
  其实,石康的思路很现实,是深思熟虑后的观点,只是没有人这样做成功过,所以,讥讽、怀疑和质疑都很正常,我特意没有重复石康在对话现场告诉给郑晓龙的那些数字,因为那肯定又会让很多人的眼珠子掉下来。但是,我坚信石康的身价远远不止那样一些数字,因为他的思想、因为他的梦想、因为他敢于坚持、因为他敢于表达、因为他正在这么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