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校体育思想流变的社会性考察”这个题目是我和一位博士在讨论时突然想到的。我认为这个题目应该可以做出来并且很有意义。
我的假设就是:中国学校体育每次思想上的变革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这种变革应该放在社会大背景中去细细考察。请注意,我不是说对学校体育思想本身进行研究,而是对产生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进行研究。比如说:全国学习苏联就产生了“劳卫制”和“强身健体”;文革后拨乱反正,“快乐体育”盛行;改革开放需要大量人才就产生了“素质教育”,学校体育中也就重视“三基教学”;当前,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开始关注生活质量,学校体育就有了“健康第一”(此处的“健康第一”有别于1950年毛泽东提出的学校教育的“健康第一”)。
这种考察是很有意思,我们也许会发现学校体育其实一直是在为国家服务,被当时的历史条件牵着走的。或许这是理所当然的,任何事物都摆脱不了命运的安排,或者说任何事物都肩负着历史的使命。但是,从目前来看,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学校体育将会越来越淡化其政治功能转而倾向于关注个人和个性,这种改变的目的、依据和意义何在?,这就是此文的价值所在——对这种变革进行理论铺垫和准备。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几个影响较大的学校体育思想会同时出现,而这些不同思想的来源也不同,有些是受国内社会发展的制约,而有些是受国外先进思想的影响。另外,有些思想在开始提出时很引人注意,但由于种种原因逐渐沉寂了,而现在又逐渐升温。那么,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变化,这种社会性的根源分析就必须更深入和细致。
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说,建国后的学校体育改革的阶段划分已经可以达成共识,亦即大致以文革为界划分为三代。但建国前的阶段划分尚有争论,这就要看作者的取舍了。
先记之,择日再补充。
加载中,请稍候......